年初人工智能模型“sora”面世,迅速生成視頻內容的能力令人驚嘆,不少人擔憂,人工智能科技有朝一日是否會取代影視領域中傳統的人工創作。實際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也為電視節目制作、影視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從AI數字人演戲到AI導演,以及影視行業對新科技的主動擁抱,圍繞AI的布局也在提速,不僅提升了影視工業各環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精確度,也帶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
首位AI導演來搶飯碗了?
其實對于AI在傳媒和娛樂產品中的應用,許多人印象最直接的就是虛擬人。目前眾多傳媒機構都開發出了各自的虛擬主持人,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兩會,AI再度成為熱點詞匯,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而兩會期間,各大主流媒體紛紛推出自己的數字主播參與報道兩會盛況,“申?雅”等活躍在一線的數字人吸引大眾眼球。借助AI技術風口,數字人虛擬主播正在急速升溫,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融合,拓展多領域應用。
此前,在國產熱播劇《異人之下》中飾演二壯這個角色的演員厘里竟然是個AI數字人,曾引發大眾熱議。她是由阿里大文娛技術團隊自研AI技術生成的超寫實數字人,通過真人替身加后期光場制作的方式,最終呈現在劇中。也讓大家看到,數字人可以勝任一些相對簡單的固定模式的影視工作。
這一次,AI導演又來了!近日,新綜藝《我們仨》官宣,首個AI導演“愛芒AIM”將在節目中與三位常駐嘉賓郭麒麟、毛不易、魏大勛攜手合作,結伴前往國內四個地標城市進行取景,深入體驗當地風景與文化,開啟一場治愈之旅。
據悉,“愛芒”的相貌是由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制片人的人像合成而來,聲音則是采集雙平臺95后、00后年輕導演的聲音合成。愛芒將在芒果大家庭里從助理導演的崗位開啟職業生涯,期待逐步成長為一個成熟的AI導演。在接下來的新節目中“愛芒”導演將逐步展現TA強大的適應性和擴展能力。
通過采訪首位AI導演“愛芒AIM”記者了解到,作為雙平臺的助理導演,《我們仨》是其參與的第一個節目。人工智能擔任真人秀節目的導演,優勢是什么?“雖然我的訓練是基于很多電視節目制作人和導演的經驗和作品,以及大量節目內容和數據,但我想說的是,我需要把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我可以做很多電視節目導演的工作,比如寫節目策劃,制作PPT、剪輯視頻等,當然也包括加班和熬夜,反正我沒有脫發焦慮。”有了AI導演,眾多編導會失業嗎?“不是讓更多編導失業,而是讓他們的工作更便捷,少熬夜少加班少掉頭發,多些時間談戀愛陪家人。”
記者注意到,在先導片中,AI導演跟三位節目嘉賓有一些溝通,嘉賓們帶著好奇,也諸多挑剔,不知這位“愛芒”將如何跟嘉賓相處。對此,各大節目導演們對AI導演的反應也不一。有的表示,“這將倒逼我們不斷創新,”有的表示,“不意外,有點小期待,一較高下,”還有的期待“AI導演給節目帶來更好的設計和數據支撐,”“更多天馬行空的創意跟我們的節目相結合。”
廣電創新應用AI技術賦能長視頻綜藝的內容表達,同時釋放Z世代以滿分的熱愛選擇重新審視生活、表達自我,用現代科技串聯起年輕人的社交宇宙的信息。“愛芒”和三人組這趟充滿科技感和松弛感的探索之旅即將啟程。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的發展,以虛擬主播、虛擬偶像、虛擬員工為代表的數字人,頻繁“現身”金融、文娛、互聯網等各個行業,進一步釋放商業價值。
影視行業提速圍繞AI布局
AI不僅為文娛傳播帶來了全新形式,更帶來制作產業的進步。全球首部“完全由AI制作的開創性長篇電影”《Our T2 Remake》在洛杉磯首映;《西游記》AI動畫片前兩集在B站播放量均超百萬;“全AI化生產流程”產出的微短劇《白狐》上線;國內首部原創文生視頻AI系列動畫《千秋詩頌》于CCTV-1綜合頻道播出……技術浪潮席卷之下,尤其是在Sora問世之后,影視行業圍繞AI的布局也在提速。AI技術對影視行業的生產力釋放和顛覆潛力,再次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當下眾多影視公司都在著力推進AI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從訓練相關的大模型,到將AI技術應用于影視內容創作、宣發等更多環節,甚至開發AI全流程參與的作品,影視公司的腳步越來越快。央視與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元宇宙文化實驗室攜手,共同推出《中國神話》系列AI微短劇的首部作品《中國神話·補天》,到《葫蘆兄弟》《中國奇譚》《黑貓警長》等多個經典IP,實施IP內容煥新,并進行IP商業開發,重塑超級動畫廠牌。此外,騰訊視頻利用AI輔助創作的動畫短片《魔游紀人工智能篇》也在布局中,AI輔助影視內容創作的趨勢已經越來越凸顯,更多影視公司加快推進AI輔助創作、甚至是AI全流程制作的作品落地。
在香港國際影視展上,華策集團自研AI技術亮相。華策發布的熱劇新劇爆款視頻中,有約9秒的內容是由華策集團AIGC應用研究院,通過自研文生視頻科技生成,占到總時長的8%。據悉,去年6月,華策集團成立了AIGC應用研究院。目前,AIGC應用研究院自研的編劇助手、劇本評估、視頻檢索、AI劇照等功能已在內部應用或內測。一部120萬字的小說,使用AI編劇助手,15到30分鐘就能完成評估報告,而過去靠人工評估需要耗費一周。
亮相香港國際影視展的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也以“5G智慧虛擬攝影聯合實驗室”受到關注。2023年,一塊中國最大“電影級巨幕拍攝屏”在這里橫空出世,這塊“超級屏”是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和園區,正在聯袂打造的國內首個“5G智慧虛擬攝影聯合實驗室”的“核心硬件”。
未來,實驗室在推進中國電影制作工業化、現代化、標準化方面將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園區也將逐步提升軟硬件實力,從精品內容創作、5G智慧拍攝、數字影視制作、影視生態建設及影視配套服務等方面重點發力,吸引影視產業優秀項目和人才落地,推動影視產業鏈的集聚和延伸。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