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青神縣蘭溝村打造竹里院子,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品質。
眉山市持續推進小網格治理。
近年來,四川省眉山市堅決落實“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好”的重大要求,始終牢記“讓老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殷殷囑托,聚焦城鄉社區這一黨聯系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錨定建設高品質美好生活家園這一共同奮斗的藍圖愿景,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為民造福為目標,一體化系統性全方位推進深化和創新城鄉基層治理,不斷探索新興城市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路徑。
順應趨勢
深化和創新城鄉基層治理
眉山市域面積7140平方公里,轄6個縣(區)、80個鄉鎮(街道)、847個村(社區),常住人口296萬,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737億元,增速6.2%,是四川新興城市的典型代表。近年來,眉山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戰略和成都都市圈同城建設,進入了產業重塑窗口期、區位優勢躍升期、城市能級蝶變期。為更好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主動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城鄉基層治理規律,眉山市開展深化和創新城鄉基層治理的探索實踐。
扛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政治責任。眉山市的城鎮化率已由建市之初的15.6%提升至51.6%,人口流動加劇,大量社會組織、市場主體、新就業群體不斷涌現,部分群眾的政治生活逐漸與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脫離,迫切需要建強城鄉基層這個黨建引領的前沿陣地,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思想引領和組織動員作用,持續增強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影響力號召力,為黨的長期執政筑牢底部基礎。
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初心使命。眉山市是四川最年輕的地級市,公共服務存在欠賬,優質教育醫療供給不足,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與廣大居民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升級城鄉基層這個群眾生活的美好家園,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
質量服務、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讓群眾的訴求回應更精準、生活辦事更方便、居住環境更優美。
筑牢新興城市發展根基的實踐需要。當前,眉山市正處于爬坡上坎、轉型發展的陣痛階段,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和多重交織的困難挑戰,社會關系日趨復雜,利益訴求更加多元,風險隱患交織疊加,迫切需要筑牢城鄉基層這個城市發展的安全底板,在更加精微深細的尺度織密社會治安網、城市安全網、應急防控網,讓隱患在第一線識別、問題在最基層解決,確保眉山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聚焦民生
城鄉基層治理創新思路
眉山市認真落實“‘十四五’時期,要在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的重大要求,科學把握“一核與多元、發展與治理、城市與鄉村、放權與減負、活力與秩序”五對關系,緊緊圍繞城市的核心是人、治理的要義在事這個重點,確定了“見人見事、以事聚人、聚人成事、為民解憂”的總體思路,系統推進高品質美好生活家園建設。
見人見事,緊緊圍繞人這個核心,把城鄉社區作為基本尺度,將基層治理聚焦到可操作、易感知、能受益的民生實事,在群眾家門口集成更多精細化高品質服務。
以事聚人,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在基層黨組織引領下,在解決民生問題、辦好民生實事的過程中,把群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參與進來,形成眾星拱月、月朗星燦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聚人成事,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征集群眾意見,科學設置公共議題,搭建議事協商平臺,發揮基層自治作用,有效整合各類資源,辦好民生小事、厚積尺寸之功。
為民解憂,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增進城鄉居民對黨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和政治認同。
多措并舉
推進城鄉基層治理能力建設
眉山市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大部署,著眼夯實建設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新興城市的基層基礎,將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作為市委戰略性任務和全局性工作進行統籌,以深化和創新城鄉基層治理為牽引,推動建設活力、宜居、生態、人文、平安、智慧“六大家園”,持續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
加強頂層設計,健全領導體制機制。著眼推動基層治理從各自為戰向系統推進轉變,創新黨領導基層治理的體制機制,著力破解九龍治水、條塊分割、權責失衡、資源分散等難題。構建“黨委統攬”的工作格局。設置市縣鄉三級城鄉基層治理委員會,由各級黨(工)委主要負責人擔任主任,負責基層治理重大問題研究、重大事項決策、重大改革推進。建立單月現場督導、雙月清單調度、半年專項督查工作機制,以“清單調度+現場督導+包聯指導”相結合的方式統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難點課題攻關。建立“塊統條推”的指揮體系。深化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實施鄉鎮綜合執法片區化、派駐機構屬地化、機構運行平臺化“三項行動”和街道力量下沉、街聯縣(區)動、平臺增效“三項行動”,著眼“用得著、能接住”有序下放權力181項,初步形成“塊統條推、以塊為主、上下聯動”的鄉鎮(街道)協調指揮體系。創新“雙線融合”的工作機制。落實城鄉基層治理和市域社會治理具體任務,明確政治、德治、自治工作由組織、社會工作部門牽頭推動,法治、智治工作由政法部門牽頭推動,建立工作協同推進、問題聯動解決、績效聯合考核機制,推動城鄉基層治理和市域社會治理目標同向、任務同擔、推進同步。
聚焦見人見事,攻堅治理五大工程。著眼推動基層治理從以管為主向以人為要轉變,聚焦群眾所急所盼,統籌實施治理攻堅“五大工程”,在以事聚人、聚人成事中讓治理成效更加有形可感。實施社區空間品質提升工程。出臺街道一體化設計導則,推進老舊小區改造720個,整治背街小巷31條,建設微綠地7.4萬平方米、城市綠道42.8公里。實施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出臺特色建筑風貌農房設計圖集,改造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5.37萬戶,建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690座,建設“美麗庭院”示范村落54個。實施綜合服務體系升級工程。根據城鄉差異和人口分布,建成養老助老服務站點102個,運營兒童之家67個,建設社區鄰里中心20個。實施居民小區治理攻堅工程。探索推廣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五一三”工作法,出臺業主大會(業委會)議事規則示范文本、物業服務行業標準和物業項目負責人監管考核辦法,推動646個小區組建業委會,2759余個小區通過專業機構進駐、居民自治管理、社區兜底代管等方式實現物業覆蓋率達到81%。實施平安建設能力提升工程。制發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綜治網格與小網格協作聯動、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等政策文件,建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67個、智慧平安小區339個、微型消防站242個。
突出一核多元,完善基層組織體系。著眼推動基層治理從黨政包攬向共建共治轉變,不斷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群眾自治、民主協商、社會參與機制,構建一核引領、多元共治的治理體系。強化組織建設提升引領能力。在農村推進構建“鄉鎮—村—村民小組—黨員聯系戶”組織體系,在城市推進構建“街道—社區—小區(網格)—黨員中心戶(樓棟)”組織體系,推動全市建立31個鎮級片區聯合黨委、253個村級片區聯合黨組織、1391個居民小區(片區)黨組織。激發多元參與凝聚社會合力。出臺推動“五社聯動”深化城鄉社區治理工作實施意見,整合支柱社會組織、龍頭社工企業等資源力量設立市級“五社聯動”促進會,打造“居民夜話”“百家說事”等協商議事品牌,孵化社區社會組織3203家、培育持證社工2684人、組建志愿服務隊伍600余支、成立社區基金101支。精準訪困送需增強服務能力。發動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訪需求送服務、訪困難送溫暖、訪問題送平安“三訪三送”聯系服務群眾活動,在847個村(社區)全覆蓋建立群眾需求清單、重點群體困難清單、問題隱患清單,通過“群眾點單、分層派單、回訪銷單”,收集辦理4.7萬件民生微實事,為2.7萬名困難群眾送溫暖解難題,排查化解安全風險和問題隱患3356處。
堅持夯基固本,加強治理保障支撐。著眼推動基層治理從供給不足向聯勤聯保轉變,持續在內部賦能增效和外部借勢借力上強化支撐、細化舉措,不斷提升基層治理專業化、制度化、現代化水平。加強隊伍能力建設。將深化和創新城鄉基層治理納入興眉優培、治理力量優培、基層干部提能等培訓內容,收集基層需求舉辦眉山市城鄉基層治理講壇活動10余期,分層級分類別組織專場授課200余場次,培訓治理骨干4萬余人次。出臺《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化管理暫行辦法》,完善社區專職工作者“4崗10級”崗位等級序列,建立16個“社區名師工作室”。加強村社減負提能。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村(社區)負擔情況專題調研,聚焦指派事務多、報表臺賬多、檢查考核多、信息終端多等問題,研究制定減控工作事項、減輕行政事務、提優服務陣地、提振發展動能、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干部動力、強化保障舉措的“兩減四提一強化”村(社區)減負提能20條措施。加強理論實踐結合。與知名高校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借助理論研究、資源鏈接、智庫建設等方面優勢,協同開展干部教育培訓、重點課題研究和重大活動策劃,聯合研發永豐村鄉村治理、三蘇祠“三治融合”課程教案,推動納入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基地現場教學點。
啟示
眉山市基層治理工作者在探索實踐中深刻認識到,深化和創新城鄉基層治理既是貫徹落實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部署要求的有效舉措,又是扎實推動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不斷深化對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理性認識,持續增強工作的全局性、系統性和前瞻性。
加強黨的領導是根本要求。必須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基層治理全過程、落實到基層治理各方面,不斷健全組織體系、持續提升政治功能和組織力,讓村(社區)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服務居民群眾、解決基層問題的過程成為凝聚黨心民心的過程。
堅持人民至上是核心要義。必須始終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把實現人民利益、滿足人民期待、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檢驗標尺,努力辦好民生事業、補齊服務短板、回應群眾訴求,讓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樹牢系統觀念是基本原則。必須用辯證原理和系統思維把握發展與治理的關系,打破就發展抓發展、就治理抓治理的慣性思維,突破發展治理“兩張皮”的現實困境,堅持發展與治理并行擺位、一體推進,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效能治理,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質量發展。
推進改革創新是關鍵之舉。必須從戰略高度和全局視角創新黨領導基層治理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持續優化基層治理頂層設計和制度生態,推動基層治理各方面制度更成體系更加成熟,夯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底部支撐。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4月15日 第17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