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全國少數民族地區(廣東連山)電商人才公益大培訓正式開班,這件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小事”,對廣東農業及區域發展來說,卻是件不折不扣的大事情,具有與以前不同的樣板意義。
因為,當下有兩個詞匯與廣東農業農村農民都深度綁定,這就是“新質生產力”和“百千萬工程”,電商人才公益大培訓正是兩大指引體系下的重要開拓和舉措。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縣域活則全省活。實施“百千萬工程”,廣東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加快壯大縣域綜合實力。“消縣域經濟的薄”也成了各地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要務。要突出縣域振興,高水平謀劃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去年11月,連山創新性舉辦首期全國少數民族地區(廣東連山)電商人才公益大培訓,成立了全國少數民族電商聯盟,以“電商+”賦能鄉村振興,助推連山農特產品線上銷售增速7%以上。由此可見,電商人才作為推動力,對于拉動連山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土特產觸網走出大山;高素質新農人自己當主播,帶火“網紅”農貨。發展農村電商,是建設農村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優質優價,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都是意義非凡。
至于新質生產力,許多專家已經指出,傳統產業不是落后產業,農業也可以很先進。如能通過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進行生產要素的創新組合和迭代升級,提高農業的勞動、資本、土地、技術、數據等全要素生產率,完全可以形成新質生產力。因此,和其他產業一樣,農業具備催生新質生產力的土壤。
電商的本質是數字化。既然要由科技創新主導先進生產力,那么電商平臺的應用與電商隊伍的壯大,也屬于這種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普遍存在重大原創性成果不足,推廣應用也不夠順暢的情況,當務之急是推動電商產業與傳統農業的結合,并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農業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此外,一些地方通過完善生產、流通和銷售全流程農產品數字化供應鏈,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這同樣屬于大電商的視野范圍,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圍繞“電商+農業+旅游+非遺”的模式,當地計劃培育一批產業帶頭人、品牌代言人,放大電商的社會效益,講好民族振興故事,提高少數民族農特產品知名度,全面提升學員電商能力水平。需要明白,這個模式不是一兩年就能成功運作起來的,它要求更多的企業力量和社會力量參與其中,也需要當地政府真正給出支持和引導。尤其是對于欠發達地區,輸血、造血、養血都是同等重要的。讓人才成為人才,讓人才能夠留下來,讓人才進入人才群落,這都需要當地有更多的關愛。因為相比于道路基建和網絡硬件,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資產,也是一個地區能夠真正創造美好未來的源泉。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