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振經濟、拉動消費,以舊換新成為今年我國促汽車消費的重點工作之一。從今年2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出要鼓勵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到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再到日前商務部等14部門發布的《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將推動汽車換“能”列為消費品以舊換新的三大重點任務之一,著眼新車、二手車、報廢車、汽車后市場等汽車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以舊換新,將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暢通循環堵點,強化改革創新引領,全鏈條促進。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相關負責人指出,汽車等消費品市場綜合體量大,帶動效應強。目前距上輪推動全國范圍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已近15年,更新需求進入集中釋放期。
政策激勵暢通循環
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今年一季度,車市迎來“開門紅”:出口同比增長超三成,內需亟待政策拉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4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汽車產銷累計分別完成660.6萬輛和67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4%和10.6%,創2019年以來一季度的新高。
今年春節后,各企業新車集中上市,車展等線下活動陸續開展,部分地區出臺以舊換新等促銷政策,拉動汽車銷量環比同比均較快增長。中汽協表示,一季度,汽車行業經濟運行起步平穩,實現良好開局,近期陸續出臺的各種政策將有效拉動國內車市二季度的增長。
《行動方案》明確,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支持汽車置換更新,同時推動汽車流通消費創新發展。
目前,多地出臺了汽車以舊換新優惠政策。重慶市、上海市、天津市經開區、山東省濟南市等地區,迅速響應國家號召,陸續推出了新一輪燃油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及新能源汽車置換政策。業內普遍認為,出臺的報廢更新、以舊換新等相關政策細則,與地方促銷、企業營銷形成了良性互動,有望促進汽車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與以往的以舊換新行動相比,本輪政策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它更側重激發不同群體消費者的購買潛力,并且著重于在一舊一新之間將存量和增量有效轉化,將提能級和優結構結合起來,最終暢通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的優質循環。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也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等耐用消費品作為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更新換代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通過政府支持、企業讓利等方式,可降低消費者換新成本,提高換新意愿,從而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潛力。《行動方案》的實施能夠釋放市場需求,并利好循環經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對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消費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加大財政金融支持
適當降低車貸首付比例
“如果您考慮貸款購車,現在很劃算,可享受多種優惠的分期支付方案,包括最高7800元的貼息優惠、8萬元24期零利率定額貸款,以及首付比例低至15%的5年超長期貸款。”北京市某4S店銷售人員向中國城市報記者介紹,并稱這是店內剛剛推出的購車金融方案。
記者近日在環京地區市場走訪發現,多家汽車品牌4S店已調整了之前的購車金融方案,推出零利息、零首付方案,甚至提供高達3萬元的金融貼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
部分門店銷售人員表示,受更低用車成本和最新政策福利影響,近期有燃油車置換需求的市民數量明顯增加。新推出的金融置換政策疊加清明小長假促銷活動,給門店帶來了一波銷售小高峰。現在,置換老車當首付,享受低息貸款購置新車,成了近期門店購車新模式。
實際上,汽車貸款比例調整早有預期。自去年下半年起,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多次提出金融支持擴大汽車消費、推動汽車以舊換新。此次《行動方案》也在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政策方面作出安排,要求保險機構進一步豐富汽車保險產品和服務。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根據借款人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自主確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
記者從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在《通知》發布前,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原銀監會2017年的規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分別為80%、85%。
此次《通知》將這一比例調整為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這意味著貸款最高發放比例可達100%,即按所購汽車價格全額發放,“零首付”買車有望實現。
“自用購車‘零首付’對于汽車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廣東省汽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永生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放寬汽車貸款比例降低了消費者購車門檻,能拉動消費,尤其能提高入門級消費者的購車欲望。此外,這一政策同樣利好金融機構,極大提高了汽車貸款的靈活性,可通過推出更為多元化、定制化的購車信貸產品,賦能汽車消費,從而打通二手汽車、新能源汽車等消費“最后一公里”難題。
“這次的舉措實際上是一套組合拳,不僅為購買新車的入門級消費者提供便利,也釋放了部分有置換需求的消費者的購車潛力。”白明認為,目前我國汽車市場已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和增量并重的市場轉變,換購、增購需求不斷增加。
各銀行也在摩拳擦掌力爭抓住以舊換新帶來的消費信貸機會。郵儲銀行零售業務總監梁世棟在前不久召開2023年度業績發布會上指出,今年,消費信貸要通過流程的優化以及運營的集約化、精細化,推進提升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比如實現汽車貸款當天申請、當天放款。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金融監管力度,消費方面出現風險的可能性比較小。不過,有汽車金融行業資深人士提醒,盡管“零首付”政策為市場帶來了利好,但“零首付”不等于“0元購”,消費者仍需謹慎考慮自身經濟能力以及信用情況,選擇合適的汽車金融產品。
“政策+活動”雙輪驅動
促產業鏈綠色循環發展
今年是“消費促進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是其中一項重頭戲。在近期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表示,將組織大量促消費活動,按照“有活動就有以舊換新”的原則,舉辦“全國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系列地方站活動。據了解,首場活動已于4月13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海南國際消費季期間啟動,旨在通過地方站系列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波浪式的宣傳和參與熱潮。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出席海南站活動中指出,商務部堅持“政策+活動”雙輪驅動,以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為重點,開展“消費促進年”系列活動,多措并舉穩定和擴大消費,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下簡稱“流通協會”)副會長王都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策+活動’雙輪驅動能夠有效打通消費路徑,提升消費者購車的積極性,從而刺激汽車市場的整體消費,為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了多重機遇。”
他認為,政府在這一過程中采取了“政策引導、市場為主、多方參與”的思路,將政策著力點放到報廢更新、置換更新上,能最大化地利用好有限資金,滿足更多的消費需求。
此外,王都透露,流通協會將配合商務部及各地汽車商務主管部門,積極開展各項活動,計劃在全國陸續開展300余場汽車促消費系列活動,堅持以汽車以舊換新為主,爭取年內通過活動實現汽車銷量60萬臺、銷售額超800億元。同時,流通協會還將開展廣泛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在提升消費者認知、鼓勵更多消費者參與的同時,面向經銷商全面開展以舊換新的政策培訓活動。
王都建議,要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讓地方政府、品牌車企、新車二手車經銷商有機協同,發揮各自優勢,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和全面的新產品和新服務,使更多的報廢汽車流入正規的報廢渠道,促進汽車產業鏈綠色循環發展。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4月22日 第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