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手機口”技術掩飾境外來電歸屬,田某等4人團伙幫助境外人員在境內以國家反詐APP需要核實身份為由實施電信詐騙活動。短短兩周時間就有近十人報案,被騙金額總計100余萬元。記者從朝陽檢察院獲悉,該團伙4名被告人被以詐騙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4年到4年半不等。此前這類犯罪多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論處,該案突破了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活動中認定上游詐騙行為共犯的難點,系本市首例。
去年3月起,陸續有群眾報案稱,接到以國家反詐APP需要核實身份為由要求配合的陌生來電。當他們按照電話中的指令執行操作后,銀行賬戶里的錢卻不翼而飛。經司法機關調查核實,此類案件的來電歸屬地均在境外,但顯示在受害人的手機上卻變成了境內號碼。檢察官介紹,其背后原理便是通過“手機口”技術使得來電號碼歸屬地發生位移。
“手機口”是通過數據線連接兩部手機或同時打開揚聲器,一部手機通過網絡軟件接通境外詐騙分子,另一部本地手機撥打國內受害人電話,幫助詐騙分子掩飾詐騙電話真實的歸屬地,實現詐騙分子與受騙對象的直接溝通。
在上述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田某等4人團伙利用“手機口”幫助境外團伙在境內實施電信詐騙活動。去年3月至4月間,田某通過一款聊天軟件與境外電信網絡詐騙團伙取得聯系,按照上游人員指示,伙同李某某、趙某某、邱某某在本市朝陽區的酒店內,使用數據線連接兩部手機,建立并維護“手機口”信號供上游詐騙分子遠程使用插卡手機號向境內撥打詐騙電話。
為了規避偵查,田某等人頻繁更換作案地點。由于使用過的手機號碼時常被封,他們還衍生了收手機卡業務,兩人收卡、兩人維護設備,輪流交班,儼然形成了一個有組織、有規律的成熟犯罪團伙。短短兩周時間就有近十名報案人被騙金額總計100余萬元。田某4人用于收取報酬的虛擬幣賬戶,半月內的提現數額已高達近40萬元,人均日薪高達6000余元。
檢察官告訴記者,隨著反詐宣傳日漸深入人心,群眾對于境外來電的警惕程度日益提高。于是,境外分子為了消除人們的戒備心理,開始在境內大規模招募下游人員從事“手機口”維護業務,社會危害性極大。
去年5月,公安機關以田某等人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簡稱幫信罪)向朝陽檢察院提請批捕。檢察院經審查認為,田某等4人團伙的行為模式雖然符合幫信罪的罪狀構成,但在認定上游詐騙活動的共犯方面還有較大補證空間。檢察院先以幫信罪對4人批捕,后引導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嫌疑人對上游電信詐騙犯罪是否主觀明知。
在全面審查了該犯罪團伙的資金狀況和網絡通信情況,以及涉案時間段內全部嫌疑人的手機聊天記錄、虛擬幣賬戶后,檢察官最終找到能夠證實田某團伙對上游犯罪詐騙系主觀明知的客觀證據,并以量刑更重的詐騙罪將4人訴至法院,讓嫌疑人“坐幾天牢還能東山再起”的美夢不復。
去年12月,北京朝陽法院一審判決田某等4人犯詐騙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4年至4年6個月不等,并處罰金。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后,北京三中院近日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