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企業出現申請港股上市“扎堆潮”。
日前,繼嘀嗒出行、如祺出行后,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意味著這家由吉利集團孵化的網約車平臺踏上了資本市場之路。
早在2021年9月,曹操出行CEO龔昕就曾直言:“網約車業務潛力巨大,市場的發展需要資金支持。未來我們將引入更多投資者,尤其是戰略投資者,可能會在未來五年內進行IPO(首次公開募股),但尚未確定上市地點。”該言論也被業界視為曹操出行啟動IPO的信號。
如今也算“靴子落地”,那么,背靠吉利的曹操出行為何急于上市?網約車企業緣何青睞港股市場,以至于出現“扎堆潮”?未來,網約車企業該如何破解盈利難題?
上市可獲資金支持
提升品牌知名度
伴隨著去年以來國內市場經濟恢復常態,網約車市場也出現好轉。在此背景下,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及廣發融資(香港)擔任聯席保薦人。
曹操出行作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重要出行品牌,自2015年成立以來便以定制化服務和車輛相關商業模式為特色,力圖在競爭激烈的網約車市場中脫穎而出。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按GTV(總交易額)計算,曹操出行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直是排名中國前三的網約車平臺。
據曹操出行招股書,過去3年曹操出行規模穩定增長,盈利能力持續提升。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收入由72億元增加至107億元。2023年,在訂單量大幅上漲和車輛銷售收入增長的雙重推動下,曹操出行的收入同比增長39.8%,毛利率由負轉正至5.8%,全年公司毛利潤6.15億元,較2022年毛利潤虧損3.39億元及2021年的虧損17億元有大幅改善。
然而,經調整凈利潤方面,曹操出行依然虧損,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經調整虧損分別為29.59億元、16.51億元、9.66億元,雖虧損逐年收窄,但虧損已累計近70億元。這種情況下,曹操出行為何選擇赴港上市?
“曹操出行選擇赴港上市的原因可能包括多方面。”天使投資人郭濤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盡管連續虧損,但其營收的增長顯示出公司的市場擴張和用戶基礎的增加,這是資本市場看重的潛力指標。而上市則能夠為公司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其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優化服務和技術投入,同時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
值得關注的是,正是背靠吉利這棵大樹,曹操出行在發展過程中不乏資本青睞。據其招股書,曹操出行上市前一共進行了3輪融資,合計融資額約29億元,B輪投后估值為170億元。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曹操出行作為吉利集團孵化的企業,可以借助吉利集團豐富的資源和渠道優勢,以及吉利在汽車行業的技術和品牌積累,增強在網約車市場的競爭力。不足之處則體現在盈利能力不足,以及面臨激烈競爭和市場不確定性等方面。
此外,多次被約談也令曹操出行遭到詬病。企查查顯示,曹操出行的關聯公司杭州優行科技有限公司至今已有11次政府約談、3次軟件違規,行政處罰超過200次。其中,曹操出行今年以來已經被罰了36次,最早被處罰的日期是1月10日,最近被處罰的日期為3月1日,相隔不到兩個月,全部被罰款項合計39.2萬元。
網約車企業扎堆港股
不代表市場“春天”已來
除曹操出行外,連月來還有另外兩家網約車企業踏上了港股市場的征程。
今年3月19日,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遞交申請上市,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和野村國際。這也是其繼2020年10月、2021年4月、2023年2月和2023年8月后,第五次遞交申請IPO,前4次均以失敗告終。
3月25日,廣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的實質控股股東Chen‐qiTechnologyLimited,即如祺出行也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這是其繼2023年8月18日遞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請。
算上曹操出行,已有3家網約車企業進軍港股市場。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多家網約車企業相繼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主要是因為港股市場相對開放,對于新興經濟企業持歡迎態度。再加上,隨著全球對于綠色出行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新能源汽車和網約車服務逐漸成為趨勢,這些企業看到了市場的機會。另外,港股對于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也比較寬容,這對于一些初創企業來說是一個吸引人的條件。“不過,企業扎堆港股并不意味網約車市場的‘春天’已來臨,仍需要看市場反應和企業后續的表現。”詹軍豪說。
“隨著內地監管政策的變化和市場的飽和,網約車企業可能需要更多的資金來維持競爭力和市場地位,而上市則是獲取資金的有效途徑。”郭濤也坦言,當下預判網約車的“春天”已來臨還為時尚早,但扎堆港股確實反映出行業內部分企業正在尋求新的增長點和轉型機會。
企業如何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縱觀網約車行業的發展歷程,經歷“野蠻生長”后,如今正面臨著增長的雙重困境:一方面,市場增速放緩,用戶規模趨于飽和,盈利難;另一方面,行業內以滴滴為主的“一超多強”格局已經形成,新進入者難以撼動現有壁壘。
除滴滴外,其他網約車企大多處于虧損,且已上市的平臺,過往IPO之路都較為坎坷。此前,快狗打車與滴滴都曾登陸過交易所,上市期間快狗打車與滴滴仍沒能擺脫虧損,滴滴反倒在紐交所退市后的去年,首次實現了年度盈利。
曹操出行也在招股書中提到,其自成立以來遭受重大虧損,未來可能無法實現或保持盈利。
網約車企業盈利為何如此之難?
張雪峰認為,首先,網約車行業競爭激烈,市場份額被多家競爭對手分割,價格戰也較為常見,導致企業難以實現盈利;其次,網約車企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在車輛購置、司機培訓、平臺運營等方面,而在短期內難以盈利,使得企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此外,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市場規范程度不高也給企業盈利帶來了挑戰。
同質化競爭導致企業溢價低、利潤有限。目前,網約車入局者眾多,行業競爭激烈,包括T3、高德、美團等在內的網約車平臺也紛紛大手筆砸錢,通過補貼吸引用戶和司機。正如郭濤所言:“網約車行業普遍存在高補貼、高營銷成本現象,因此整體的成本會增高,自然也會影響企業盈利。”
現階段,共享出行市場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因此也持續吸引眾多入局者。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場,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7.5萬億元,其中共享出行服務市場規模為2821億元,滲透率為3.8%,共享出行將進一步滲透至整個出行市場。預計到2028年,共享出行市場預計將增長至7513億元,自2024年起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0.6%,市場滲透率將提高至7.3%。這表明,共享出行仍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因此,如何破解盈利難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各家網約車企業的競爭焦點。
郭濤認為,包括曹操出行在內的網約車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提高運營效率,例如優化調度算法、提升服務質量等。同時,拓展業務范圍,如增加高價值服務;拓展到相鄰領域,比如物流。再者就是加強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比如優化車隊結構、提高車輛使用效率等。
詹軍豪表示,網約車企業的品牌差異化定位是其發展的關鍵之一。以曹操出行為例,其可以進一步強化在新能源汽車共享生態的品牌形象,突出環保、安全、優質的服務特點,以區別于其他競爭對手,吸引特定的目標群體。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5月13日 第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