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要素蘊含巨大的價值空間和發展潛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
一段時間以來,廣州、天津、福建、河北等地密集出臺數據要素市場政策措施,力求通過完善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機制,促進數據共享和流通,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和價值。
探索推進公共數據授權運營
讓數據“供得出”
研究顯示,公共數據占全社會數據總量的70%左右,是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關鍵環節。近段時間以來,各地方積極探索推進公共數據授權運營。
5月16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廣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其中提出,創新公共數據運營模式。制定公共數據運營方案,推動組建數字科技集團,探索具有廣州特色的公共數據運營模式,向社會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公共數據產品。
不久前,天津市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工作專班召開會議,審議確定了第一批7家市級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建設單位。
更早前,福建省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印發《2024年數字福建工作要點》,要求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發有償服務探索。建立福建大數據交易所“一所多站”運營模式,完善數據交易管理規則制度,迭代升級福建大數據交易平臺和企業數據資產登記平臺,培育一批公共數據開發服務商。
天使投資人、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當前,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已形成三種主要模式:政府主導、平臺化運營和公私合作模式。
其中,政府主導模式指政府作為數據的提供者和管理者,直接參與數據的管理和授權過程;平臺化運營模式則以建立數據交易平臺的方式,為數據供需雙方提供交易、交流的場所和服務;公私合作模式,即政府與民營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和運營數據資源。
公共數據授權運營仍面臨諸多待解難題。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鵬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公共數據常常涉及個人隱私和敏感信息,處理不當存在隱私泄露風險。
“同時,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還面臨數據質量、準確性問題。”王鵬表示,并非所有公共數據都具有商業價值或適用性,需要專業的數據評估和篩選。低質量、不準確的數據會降低授權運營效果。
此外,相關法規和標準尚不完善,導致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權責不清和利益分配不均,進而引發糾紛,影響公共數據的有效利用。”王鵬說。
王鵬建議,通過立法明確數據安全標準,保護數據隱私;完善數據使用審計機制,確保數據合規高效流通;建立數據質量評估體系,由專門機構對數據進行質量評估和篩選,確保數據準確適用;完善授權和監管機制,明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流程和標準,加強全過程跟蹤管理和監督。
建立健全數據產權登記制度
讓數據“流得動”
2022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建立保障權益、合規使用的數據產權制度。
近期,北京、上海、廣東、浙江、貴州等多個省市在探索數據產權登記方面動作頻頻,涉及數據知識產權登記、數據資產登記、數據要素登記等多種形式的實踐路徑。
以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為例,不久前印發的《河北省數據知識產權地方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到2024年底,在全省范圍內推開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工作,數據知識產權登記、保護和運用工作初見成效,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力和價值實現水平穩步提升。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快探索完善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開展了相關試點。數據顯示,當前全國17個省市開展了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截至目前,試點地方接收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申請超1.3萬份,頒發證書超過7000張。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產權登記的意義在于數據確權。只有權屬明確,數據才能有序流通。數據產權登記既有利于數據收益合理分配,也有利于保障數據安全,保護數據隱私。
在王鵬看來,數據產權登記一方面明確了數據權屬關系,為數據合法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促進了數據流通,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有利于交易雙方建立信任,規范市場環境。
如何進一步推進數字產權登記?盤和林建議,明確登記機構的職權和邊界,建立完善的登記流程和標準,區分可用數據和不可用數據,加強數據安全防護,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讓數據“可用不可見”。
郭濤建議,數據產權登記應確保數據安全,避免個人隱私泄露和數據濫用;明確數據產權歸屬,合理界定數據產生者、處理者和使用者的權利和義務;建立完善數據交易規則和市場監管機制,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拓展數據要素應用場景
讓數據“用得好”
今年“五一”假期,江蘇省南京市的游客總量達1082.5萬人次,同比增長19.6%,但全市旅游訴求同比下降36.7%。南京市數據局負責人透露,南京12345政務熱線節前即做好歷年游客訴求分析,做好預警預判,輔助市委、市政府決策,為城市平穩迎接大客流做好保障。
以上是數據要素應用場景加快探索拓展的一個縮影。2023年底,國家數據局等部門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數據要素應用廣度和深度大幅拓展等系列目標。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各地持續拓展數據要素應用場景,積極發揮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
不久前,遼寧省數字遼寧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遼寧省“數據要素×”三年行動總體工作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打造100個以上示范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
前述《廣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也提到,將高質量數據反哺應用于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民生服務和城市治理等場景。
郭濤認為,當前各地數據要素應用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應用多元化,數據在金融、醫療、交通、教育等行業廣泛滲透,驅動行業創新;二是融合創新,數據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催生新業態、新模式;三是智能化趨勢明顯,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了數據處理智能化水平。
在受訪專家看來,拓展數據要素應用場景仍任重道遠。“首要挑戰是數據整合和標準化。”王鵬表示,數據格式差異以及標準不統一將阻礙數據整合,進而影響數據互操作性和應用效果。
“當前,數據處理、分析和挖掘技術或無法完全滿足復雜的數據應用需求,這也會限制數據要素應用的廣度和深度。”王鵬說。
針對上述挑戰,王鵬建議,制定統一規范,推動數據標準化,促進數據整合利用;加強技術研發與創新,提升數據處理、分析和挖掘能力,探索新技術應用;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強化監管執法。
郭濤認為,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關鍵要構建開放共享的數據環境,打破數據孤島,促進數據的廣泛流通;加強數據治理,確保數據質量和安全,增強數據的可信度和可用性;激發經營主體活力,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數據的創新和應用,釋放數據的潛力。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達了相似觀點:“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得以充分發揮的關鍵,在于構建一個安全可信的數據生態環境。這包括但不限于加強數據治理能力、提升數據質量、促進數據開放共享、激發數據創新應用,以及建立健全數據價值評估與定價機制。”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5月20日 第03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