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第一圍”韶關始興滿堂客家大圍 受訪者供圖
“擁有大大小小777間房子,以‘嶺南第一圍’之美譽聞名于世。”近日,記者走進韶關始興滿堂客家大圍景區,它是廣東省最大的一處客家圍樓,被譽為“粵北第一民宅”。據悉,這座圍樓集贛南、粵北、粵東四角樓之大成,從規模、造型、材料到工藝,都堪稱“客家四角樓之最”,也是中國民居建筑中“方圍”系列的杰出代表。
始興是中國圍樓文化之鄉,素有“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之說法,這里的圍樓不同于福建的客家土樓,是一種防御性極強的堡壘建筑。據滿堂客家大圍景區講解員介紹,滿堂客家大圍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公元1833年),竣工于咸豐年間(公元1860年),是我國第一個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客家民宅,并于2020年8月被評為4A級景區。
圍主是當時富甲一方的豪紳官乾榮,為了家人的居家安全而修建了這座聚居民宅。據記載,圍樓設計、施工師傅是盛唐名相張九齡的三十三代世孫張贊業。
據介紹,滿堂圍建筑布局是北方古代城堡和四合院住宅的組合,建筑群由中心圍、上新圍和下新圍組成,里外三層,“三圍九廳十二院,七百七十七間屋”。大圍以中軸對稱、四周向心的合院布局,祠堂設置、住房格局,融入方位、次序和宗族倫理等觀念,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家庭結構形態的特征。
這座大圍防御功能極強。整座圍樓只有一個出入口,共設有五道門。若遇盜賊侵擾,大門一關,便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大門兩側或頂部設有水池,只要打開機關,水池內盛滿的水便可傾瀉而下滅火。大圍圍墻厚度普遍在60厘米以上,中心圍四角炮樓底層的墻基最厚達8.2米,墻體上布滿瞭望孔、射擊孔。炮樓底層的墻體還用各種鐵皮包裹,內里夾雜著沙和碎石,一旦敵人挖破墻壁,沙石便會流瀉而出堵住洞口。
此外,令人驚嘆的是,這座建筑群建在兩條河流匯合處的河灘上,卻能歷經百年而無一處出現裂縫或下陷跡象。這是因其使用了九層松木作為地基,松木一律經過浸泡或涂抹后才使用,不但不會腐爛,反而是時間越長越堅硬。因此,中心樓歷滄桑而無蟲蟻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