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2024)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暨中國能源報創刊15周年論壇現場。中國能源報供圖
5月31日,由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研究會主辦,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七屆(2024)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暨中國能源報創刊15周年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新動能”為主題,圍繞“雙碳”目標下能源轉型發展路徑、能源安全保供和清潔轉型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助力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以可靠能源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建言獻策、匯聚力量。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秘書長程慶民,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出席并致辭。
今年是“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10周年。在保障能源安全、踐行綠色發展的10年中,中國能源產業乘勢而上、跨越發展,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能源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與會嘉賓表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是系統性、長期性工程,要不斷提升我國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進一步推動能源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向世界提供能源發展
“中國樣本”
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10年來,中國能源變革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果豐碩,不僅建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氣、核電、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還誕生了多項“世界之最”,為世界提供了清潔能源轉型的“中國樣本”,推動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邁向新階段。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國際電工委員會第36屆主席舒印彪分享了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成果和趨勢?!拔覈滦湍茉大w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新質生產力發展穩步推進,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供給體系加速構建,綠色低碳電力科技創新成果豐碩,以‘新三樣’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已領跑世界?!?/p>
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馬磊表示,中國和丹麥的合作項目非常關注能源綠色轉型,以及可持續發展。“中國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降低能耗,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效管理非常重要。我們看到中國在能源綠色轉型上的不懈努力,也了解到中國在綠色轉型方面的投資和行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張立群表示,能源是國家發展的基石。近年來,中國能源產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從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開采利用到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能源發展道路。展望未來,中國能源產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推進,需要進一步加強能源科技創新,推動能源產業向更加清潔、高效、智能、可持續方向發展。同時,需要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一系列挑戰。
丹麥工業聯合會能源效率委員會主席、格蘭富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烏里克也帶來國際企業的實踐和思考。烏里克表示:“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們需要加倍努力。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筑節能改造,降低能耗;另一方面,要增加工業領域能效、減少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進一步提高能效。”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
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發展新質生產力。
史玉波表示,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和全球能源結構的深刻變革,發展新質生產力正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在能源領域,其不僅改變了傳統能源的利用方式,更在產業鏈條的延長、科技創新的推動以及經濟質量的提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耙浞终J識和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特征和規律,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轉型,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同時,需高度關注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挑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和解決,確保新質生產力能夠持續健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p>
舒印彪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提供技術支撐和根本動力,支撐能源電力的科技創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未來,數字化將賦能新型能源體系發展。確保能源供應安全和大電網安全以及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實現能源重大轉型,也將是新型能源體系發展的重點方向。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黨組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韓君分享了三峽集團在綠色低碳創新發展中的經驗和做法。韓君表示,要把促進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圍繞構建水電為基、海陸同進、風光并舉、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業務體系,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加強能源生產與科技創新和先進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快建成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為能源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三峽力量。
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劉育權表示,以電力物聯網、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漸成為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與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在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加速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劉育權指出,數字化綠色化協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系統性變革,能源電力綠色低碳轉型需要產業伙伴、社會各界合力攻堅、協同創新。未來,南方電網公司將充分繼承和發揚電力鴻蒙、人工智能已有成果,繼續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攜手全產業鏈生態伙伴,共筑堅實、高效、智能的數字電網。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偉勝表示,新型電力系統是電力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新質生產力將重塑電力行業產業結構,加快能源電力行業發展,同時將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也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場景、基礎和可能。
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徐昕分享了新能源行業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思考。徐昕表示,在實現碳中和的路徑中,可再生能源快速擴張以及低碳氫不斷增長,與光伏的度電成本息息相關。而傳統的光伏技術路線很難支撐起大規模光伏度電成本降到0.1元以內。異質結作為光伏行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性技術,憑借其超高的轉換效率和超高發電量的特性,將為環境帶來更好的應用,異質結和鈣鈦礦的疊層技術,將真正實現綠氫平價的生產要求。
鄂爾多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東勝區委書記高屹東表示,能源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智庫作用,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在能源領域戰略規劃、決策咨詢、技術支持、交流合作、評審認證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和雄厚實力,為推動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及地方政府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踐行ESG
推動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在“雙碳”目標和能源革命大背景下,踐行ESG(環境、社會及治理)理念成為能源行業和企業的“必答題”,也是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引。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一部主任李帆表示,加快建立健全ESG體系,更好地踐行ESG理念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推動形成整合性的ESG政策框架,建立符合國際標準、具有中國特色的ESG標準體系,設置路線圖和時間表,探索建立中國企業ESG規則體系,擴大ESG披露范圍和內容,提高ESG報告水平和ESG評級,加強ESG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要發揮國企、民企和外資企業等重點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帶動國內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提升ESG能力和水平?!崩罘ㄗh,“鼓勵ESG評級服務機構加強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應用。同時,增強政府投資項目溝通能力和財務透明度,推動地方政府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p>
聚力ESG治理提升,賦能綠色可持續發展。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建議,全球零碳產業和金融已成為發展的新賽道,相關能源企業未來要在戰略上超前部署。此外,企業環境社會責任當中碳的相關政策含量正在不斷上升,涉及貿易、市場準入、評級、認證、融資等多個領域,要善用ESG體系,不斷提高企業在應對政策風險方面的能力。而在綠色低碳新的技術投資上,對產業和金融提供優質低成本的碳中和解決方案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十分重要。在此過程中,要發揮全社會的合力,更好地滿足可持續發展以及綠色投資、消費、就業、新質生產力等一系列的發展要求。
論壇期間,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綠光氣候學院共同倡導發起了“中國ESG100價值平臺”。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智庫ESG與碳中和專家舒玉瑩表示,該平臺旨在聯合地方政府、園區、中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媒體、國內外非營利組織等社會各界力量,發現和表彰在低碳轉型、應對氣候變化與產業發展中,將經濟、社會、環境等價值融合統一的優秀實踐案例,通過匯聚跨界的思想、行動和綠色方法,推動構建高質量ESG體系,提升國際競爭力。
南方電網儲能股份有限公司黨建工作部副主任黃昉表示,踐行ES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企業對照環境、社會治理一定都有自己在ESG前進路上所必須要回答的課題。近年來,ESG發布的指標和信息披露已有很大改進,成效顯著。
中央財經大學可持續準則中心主任劉軼芳指出,目前我國新能源電動汽車在可持續發展披露以及可持續發展管理工作上與國外先進汽車產業和汽車企業幾乎已無差距?!拔覀儜撚谐浞值淖孕牛矣谙蛉澜缯故疚覀兊某煽??!?/p>
論壇同期還舉辦了城市能源轉型國際合作發展論壇、中東能源投資論壇、第五屆全國地方電網與配電網圓桌論壇。與會人士從多領域、多方位、多角度聚焦和探討能源產業發展路徑,引領行業發展動向趨勢。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6月10日 第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