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抽水杯”“掃碼領雨傘”“先別拆 領20元紅包”……
在快遞包裹外張貼的快遞單上,類似的“福利”信息不勝枚舉,簡短的幾個大字,給取件的顧客營造出一種輕松可得的假象。不僅快遞單上有二維碼廣告,就連只有卡片大小的取件碼上,此類的廣告也不少。廣告主為增加用戶的掃碼率,在快遞單上大量投放抽水杯、抽雨傘、領紅包等廣告。
真的能掃碼抽中水杯、雨傘嗎?可以,但中獎率實際只有10萬分之一,更多的是中了其他“大獎”。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領獎時層層跳轉的頁面背后卻暗藏“玄機”,套路滿滿。抽不到水杯、雨傘,但話費券、白酒等,卻成為抽獎必中的“大獎”。在這里,充值話費可能變成無法立即使用的話費券,還需要下載某APP才能使用;抽到白酒,還得付幾百塊錢運費;更有甚者,暗中收集客戶身份、面部特征、購物記錄等個人信息……
而這些擦邊廣告的背后,不僅有快遞行業(yè)大佬的參與,還有互聯(lián)網廣告投放商,及售賣快遞單紙張的商家在其中分羹。
北京市中聞(西安)律師事務所律師譚敏濤認為,快遞單作為廣告載體時,快遞公司就相當于廣告的發(fā)布者,對廣告內容具有審核義務,出現(xiàn)廣告內容違法,快遞公司也應當負有一定責任。如果消費者利益因此受損,廣告發(fā)布者須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fā)布者若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lián)系方式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廣告經營者、廣告發(fā)布者先行賠償。
安徽省消保委曾提醒消費者警惕部分快遞單上存在的二維碼“小廣告”:這些廣告并不能保證內容真實,可能還會獲取個人信息。安徽省消保委認為,快遞單“小廣告”是一種點對點投遞給消費者的商業(yè)性信息,未經消費者同意,在快遞包裹上張貼“小廣告”,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隱私權。
充值話費變成不能退款的話費券
盡管時常網購,但浙江寧波的李先生此前并不曾在意過快遞單頁上的“掃一掃”小廣告。
5月底,他拆封了一個由極兔速遞配送的快遞后,對快遞單下方所印“掃一掃 抽雨傘”的信息來了興趣。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掃碼進入了一個砸金蛋的頁面。
“三個金蛋,我隨便一點,就抽中了價值200元的話費?!崩钕壬Q,頁面顯示,只要他充值48.5元,即可獲取這200元的話費。他支付充值后,又跳轉到另外一個頁面,顯示要下載一個APP,還附帶有網址。
“這是什么獎啊,充話費還需要下載APP?”李先生稱,他當時就覺得有可能上當了,點擊下載鏈接后發(fā)現(xiàn),該頁面因“涉嫌違法信息”已經被攔截了,“根本就進不去?!?/p>
上當之后,李先生觀察后面幾天收到的快遞發(fā)現(xiàn),類似印在快遞單上的“抽獎”信息很多。他搞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大的快遞公司,會允許這種垃圾廣告出現(xiàn)在自己的快遞單上?
6月13日,李先生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話費遲遲不到賬,他事后分別通過國家反詐中心APP和黑貓投訴平臺對極兔速遞進行投訴,之后,充值的48.5元才被原路退回。
河南商丘的劉先生,就沒有李先生這么幸運了。
5月底,劉先生在兔喜生活的快遞站點取快遞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快遞取件碼上印有“1臺風扇”幾個大字,下面的一行小字顯示:今日福利 隨機抽取。
劉先生稱,因為取件碼的左上角有“兔喜生活”的標志,他以為這是兔喜搞的活動。掃碼之后,他通過彈出的抽獎轉盤頁面,抽中了“充值100元抵扣200元話費”的獎項。他按照提示填寫電話號碼,充值金額后發(fā)現(xiàn),“200元話費”竟是一堆話費抵扣券。
“話費券有5元的、10元的一共30張。一次性充值100元話費可使用5元抵扣券,充值200元的話費可使用10元券抵扣。算下來要把所有的券都使用了,我要充4000元的話費。”劉先生對此頗為氣憤,“這些話費券對我來說,毫無用處?!?/p>
劉先生稱,這種福利活動,具有很強的誘導性,剛開始頁面根本沒提示是話費券。事后他跟客服溝通,被告知“產品一經售出,概不退款”,客服還截圖稱公司在使用說明中已經提到“不支持退款”。
6月13日,劉先生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話費充值活動是一個名為“神器特權”APP搞的,而他通過檢索發(fā)現(xiàn),在黑貓投訴平臺有100余條關于“神器特權”的投訴。
新京報記者查看相關投訴發(fā)現(xiàn),有多個投訴均提到是因掃快遞單上的二維碼充值話費被騙。
抽中兩箱白酒要付398元運費
新京報記者6月份以來收到的15個快遞,分別由中通、申通、圓通、韻達、極兔速遞配送,其中11個快遞單底部,都印有“掃一掃”廣告。
6月12日,在河南鄭州的一家快遞驛站,記者隨機查看的10個快遞中,有8個快遞單上印有廣告。在鄭州多個兔喜生活的快遞站點,多數(shù)取件碼上也印有“掃一掃”的抽獎廣告,而菜鳥驛站內的快遞取件碼上,印有的廣告多為自家的“運費險 0元退貨”宣傳語。
6月12日,新京報記者對自己收取的4個均帶有“掃一掃抽獎”廣告的快遞進行掃碼,發(fā)現(xiàn)其中2個掃碼后抽中了話費,1個抽中了2箱白酒,另外一個則是“薅羊毛”的刷單群。
其中一快遞單上印著:“掃一掃 抽雨傘”,但記者掃碼之后,6次抽獎都沒有抽中雨傘,但每次都能抽中100元或200元話費。點擊活動頁面左上角的“規(guī)則”,再點擊彈出頁面中“更多詳細說明”才能看到:雨傘共2份,中獎概率0.001%(即十萬分之一)的字樣。
在抽中話費后,新京報記者按照頁面提示充值100元后,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提示,即使連說明中不仔細閱讀就難以發(fā)現(xiàn)的“200元話費券(16張5元券,12張10元券)”也沒有收到。聯(lián)系客服被告知,需要再下載一個名為“貿歐達”的APP才能領取話費券,但記者無法通過應用商店找到此APP,也無法通過搜集引擎檢索到。
新京報記者仔細研究相關抽獎頁面發(fā)現(xiàn),在抽中話費券點擊“立即充值”時,系統(tǒng)就默認勾選了《隱私協(xié)議》和《用戶協(xié)議》。隱私協(xié)議顯示,對方可以收集用戶的個人身份信息、面部特征、消費記錄、瀏覽記錄、軟件使用記錄、系統(tǒng)賬戶、網絡IP、郵箱地址及密碼、口令等信息。
這一波操作下來,新京報記者不僅損失了100元,還有可能泄露了身份信息、消費記錄等個人信息。
在掃描其他抽獎二維碼后,記者抽中了兩箱共12瓶白酒,頁面顯示該白酒單瓶價格398元。
新京報記者按照頁面提示,填寫了家庭地址及電話后,于次日接到了酒水銷售人員的電話。對方稱,需要付398元運費即可得到抽中的2箱白酒,貨到付款。
掃碼抽獎背后,除了這類話費、白酒的中獎套路外,還有“0元購”的刷單群。
新京報記者掃碼所進的一個微信群,一夜之間有300人陸續(xù)進群。次日,群內工作人員發(fā)送了某淘寶商鋪的多個鏈接,讓大家通過鏈接領券后0元購買商品。
群里的工作人員稱,他們此舉是為了幫助淘寶商家沖銷量,讓商品在淘寶上排名靠前。記者翻看該商鋪商品的評論發(fā)現(xiàn),在多個商品的評論中,均有人評價稱,質量太差,商品味道太大。
淘寶客服稱,從用戶的角度講,參與這種“0元購”的行為,有上當受騙的風險。而對于商家的這種行為,淘寶官網也是不支持的,商家涉嫌刷單。
誰在控制快遞單上的廣告內容?
這些以福利為噱頭,忽悠消費者的小廣告,究竟來自何處?
新京報記者充值話費被騙后,分別聯(lián)系所涉及的韻達快遞、申通快遞,但轉接到該快遞的始發(fā)站后,工作人員均表示這些印有廣告的快遞單不是他們貼上的,而是由商家貼的,建議詢問商家。而商家也表示,這是打印快遞單時自帶的廣告,他們并不能控制快遞單上的廣告,也不清楚廣告的來源。
多個快遞驛站的負責人也表示,快遞單及收件碼上的廣告,他們也無法控制,且這些廣告他們沒有任何分成。“圓通、韻達、極兔的快遞包裹,入庫時使用菜鳥的系統(tǒng)打取件碼,而中通的快遞,則是使用兔喜生活的系統(tǒng)打單,這些廣告是自動就帶出來了,有可能是打單系統(tǒng)設置的廣告。”鄭州一家快遞驛站的負責人稱。
6月14日,一位自稱負責快遞單廣告投放的中通快遞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有的快遞單上有廣告,有的快遞單沒廣告,是因為部分電商平臺跟公司有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不允許快遞單出現(xiàn)廣告。比如在抖音、得物等平臺購物,快遞單就不會出現(xiàn)廣告。
該男子稱,快遞單上的二維碼,掃碼率平均在千分之三。如果要投放的話400萬張起投,每千張的價格是2.1元,“前期可以做兩個掃碼的模板,看哪個效果好,再加大投放?!?/p>
杭州推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互動廣告的投放平臺。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部分“掃一掃 抽獎”的廣告,都是由其投放在快遞單上的。
該公司負責快遞單廣告業(yè)務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從2017年就已經開始做快遞單的廣告投放業(yè)務了,運營模式成熟,有一整套的算法及成分分析,幫助客戶更為精準獲客,供客戶轉化變現(xiàn)。
該工作人員稱,他們會幫客戶做好相應的抽獎頁面信息,然后作為廣告商聯(lián)系菜鳥、中通進行快遞單掃碼廣告的投放,因為菜鳥有韻達、圓通、申通入駐系統(tǒng),通過菜鳥的打單系統(tǒng),這些廣告就可以出現(xiàn)在前述快遞公司的快遞單上,與中通合作,模式也一樣。
該工作人員解釋稱,他們不同于快遞公司的千張2.1元的收費模式,而是按照掃碼量收費,掃碼一次收取客戶0.4元。他們還可以通過收集到的客戶信息,讓廣告投放更為精準。比如白酒的中獎信息主要給到男性客戶,化妝品信息投放給女性用戶。
在調查期間,新京報記者發(fā)現(xiàn),除了互動廣告平臺投放的公司和快遞公司在做快遞單廣告業(yè)務外,一些售賣快遞紙張的商家,也可以控制快遞單上的廣告內容。
湖南一家做此類業(yè)務公司的負責人稱,他們會把提前印好廣告的空白快遞單賣給快遞員或商家,這樣的快遞單被打印出來后,自然就貼在快遞上。因為他們在廣告處涂抹有特殊藥水,打單的機器所自帶的廣告,不會覆蓋他們原本的廣告內容。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有很多中小商家會選擇免費的打單軟件,由于打單軟件為免費,這些軟件中也會摻雜大量的快遞面單廣告。有業(yè)內人士投訴,這些免費打單軟件多數(shù)都是通過引流的方式獲取收入,在快遞面單中植入的廣告也魚龍混雜。
或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隱私權
就算快遞單上小廣告的掃碼率只有千分之三,但在龐大的基數(shù)下,這種廣告形式不容小覷。據國家郵政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2023年我國快遞業(yè)務量達1320.7億件。
早在2021年,安徽省消保委對1111份快遞單樣本進行測試、統(tǒng)計和分析,發(fā)現(xiàn)有674個樣本中含有二維碼“小廣告”,占比高達60.67%。安徽省消保委提醒,對于部分快遞單上存在的二維碼“小廣告”,消費者應保持警惕。這些廣告并不能保證內容真實,可能還會獲取個人信息。
安徽省消保委認為,快遞單“小廣告”是一種點對點投遞給消費者的商業(yè)性信息,未經消費者同意,在快遞包裹上張貼“小廣告”,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隱私權??爝f單廣告發(fā)布者應停止以所謂的“福利”為噱頭,“忽悠”消費者。
此前,檢察日報也發(fā)布評論文章稱,商家為了擴大影響,以各種形式進行廣告宣傳,本身無可厚非,只要廣告內容不違法就可以,但商家廣告應堂堂正正做到明處,不能“掛羊頭賣狗肉”?!稄V告法》第14條明確規(guī)定,“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能夠使消費者辨明其為廣告?!倍@種印在快遞單上的“掃碼廣告”,其實是在刻意隱藏其廣告屬性,這首先就違背了廣告的明示性要求。
北京市中聞(西安)律師事務所譚敏濤律師認為,快遞單上的廣告,無論發(fā)布者是誰,既然出現(xiàn)在快遞單上,快遞單作為廣告內容的載體,快遞公司就相當于廣告的發(fā)布者,就應當對廣告的內容具有審核義務,出現(xiàn)廣告內容違法,快遞公司也應當負有一定責任。
根據《廣告法》的規(guī)定,發(fā)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發(fā)布者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fā)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lián)系方式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廣告經營者、廣告發(fā)布者先行賠償。因此,快遞公司如果沒有進行相應的審核義務,或者對于虛假廣告視而不見,不予禁止,需要跟廣告主一起承擔連帶責任。
譚敏濤律師稱,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9條規(guī)定,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fā)送商業(yè)性信息。這種發(fā)送信息,多數(shù)是指經營者通過網絡、手機短信、微信等方式向消費者發(fā)送信息,在快遞單上印制廣告向消費者郵寄的形式,目前尚不明確。但在快遞單上出現(xiàn)的隱形“廣告”,若是商家以“福利”方式向消費者進行郵寄,廣告的內容上存在誘導消費者點擊、打開的情形。對于消費者而言,點擊打開廣告的實際結果和宣傳內容差異過大,就屬于違背消費者意愿。特別是廣告存在虛假宣傳的情況下,消費者在被誤導情況下打開廣告,這屬于侵犯消費者對商業(yè)信息的知情權和同意權,是對消費者的一種商業(yè)騷擾。對此,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當對虛假廣告宣傳進行嚴厲查處,特別是揪出快遞廣告背后真正的廣告主,對其進行嚴厲處罰,讓其承擔相應的虛假廣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