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AI正在各行各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上周,66歲的吳先生便切身體會到“AI+治療”帶來的健康紅利,在AI一體化智能手術解決方案輔助下,他接受了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治療,成功拆除了埋藏在腦內的“不定時炸彈”。“想不到AI技術竟然救了我的命!”切身感受到AI賦能醫療、科技呵護生命的價值,吳先生難掩興奮與感激。
6月初,吳先生因突然頭暈不適近一周,其間自行服藥并于外院進行藥物保守治療均無效,經人推薦來到武漢腦科醫院·長江航運總醫院神經外科三病區尋求診治。
相繼完善必要檢查后,患者被確診為上前交通動脈動脈瘤。接診專家、病區主任、醫院腦血管病中心負責人潘力主任醫師表示,前交通動脈是大腦中易于生長動脈瘤的位置,前交通動脈動脈瘤不會自愈,早期主要表現為輕度頭暈和頭痛,隨著病程進展,一旦動脈瘤破裂,便會出現嚴重的頭痛、頻繁的嘔吐,甚至神經系統損害危及生命。因此,及時手術干預很重要。
經充分術前溝通及手術準備,得到患者及家屬的高度信任和認可,潘力團隊為吳先生制定了全麻下的前交通動脈動脈瘤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的“AI+治療”手術方案。
潘力帶領神經介入團隊精細操作智能手術軟件,對患者的影像結果進行腦血管還原重建和動脈瘤形態學自動測量,給出精確的病灶參數,同時巧借術中關鍵器械——微導管的物理特性,給出微導管能夠精準抵達患者動脈瘤的最佳路徑和塑形方案。參考智能手術軟件計算的方案結果,使用智能手術配套硬件一鍵生成手術需要的微導管塑形方案……在這些數分鐘便能精確突破手術關鍵步驟難點、堵點的強力技術支撐下,神經介入團隊精準地將微導管一次性順利抵達動脈瘤瘤體內理想位置,在保持后續填塞過程持續穩定的基礎上,成功解除了患者腦內的“不定時炸彈”。
術后造影顯示動脈瘤填塞滿意,吳先生的頭暈不適也立即得到緩解,即將痊愈出院。
顱內動脈瘤一旦發生破裂出血,短時間內就會導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且顱內動脈瘤栓塞治療難點在于復雜的腦血管中找到正確的手術路徑,種種內外因素疊加令人“談瘤色變”。為解決術者操作難點、堵點,AI一體化智能手術解決方案便應運而生。潘力介紹,尤其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動脈瘤,借助“AI+治療”模式能夠提供更好的手術計劃、術中導引及智能塑形微導管方案,將“自動化手術方案+自動化術中引導+自動操作”的神經介入手術關鍵步驟的“全自動駕駛”從理想變為現實,實現“所想即所得”。同時,此技術的普及應用也可以有效縮短年輕醫生的學習曲線,為護航腦動脈瘤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了更為安全、積極的選擇。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