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被“偷換”成復耕地,30多戶村民何處安家?鎮政府涉嫌違規賣地,村民幾十萬購得“廢紙”一張?6月18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上線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民聲熱線》,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海洋局局長屈家樹率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媒體和群眾關切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宅基地被“偷換”成復耕地?
近日,廣東民聲熱線記者調查發現,在肇慶市懷集縣冷坑鎮前進村,有30多戶村民的宅基地被偷偷劃成了復耕地。據村民們反映,2014年,冷坑鎮國土所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他們,他們的房子被納入鎮政府的新農村建設計劃,配合拆除舊房后,前進村將重新規劃建設,成為整潔且現代化的新農村。
然而,直到2022年,有村民拿著土地證前往縣自然資源局報建新房,才被告知該地塊為耕地。前進村規劃的并非新農村建設,而是增減掛鉤房屋拆遷項目。在多輪申請之下,村民發現了以他們名義冒簽的《懷集縣增減掛鉤房屋拆遷協議書》。
無奈之下,村民們將冷坑鎮政府告上了法庭,經過肇慶市鼎湖區人民法院宣判,該份《懷集縣增減掛鉤房屋拆遷協議書》由于他人冒充簽名,不產生法律效力。但鎮政府依舊沒有給他們明確答復,在村民的追問之下,冷坑鎮自然資源所工作人員表示,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已經通過了省市驗收,現在要恢復宅基地性質,需要向上級部門申請。
在節目中,屈家樹指出,盡管需要核實一些具體情況,但問題必須得到解決。解決途徑包括原址重建或易地建設。今年,省里做了大量的工作,發布了《廣東省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引》,涉及村民建房等問題,可以在其中找到完整的指引。接下來省里也會對基層人員加強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
對于村民何時能重建家園的問題,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處處長王功慧表示:“我們堅持有錯必糾的原則。如果這個項目當初在組織實施的時候,特別在申報環節存在弄虛作假的情況,從懷集縣局到廳里面,我想是可以糾正的。糾正以后,懷集縣、肇慶市包括相關的鎮要同步承擔義務,如果復墾的區域少了一塊,我們有義務必須重新選擇一個復墾區域,確保增減掛鉤平衡。”
村民什么時候能夠建回他們的房子?整個流程走下來,預計還要等多久?對于村民關心的問題,王功慧表示:“我想今年內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是可以的。”
村民幾十萬購得“廢紙”一張?
近日,多名云浮羅定市的村民向廣東民聲熱線反映,他們在花費巨額資金購買黎少鎮政府出讓的土地使用權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后,依舊無法建房。究竟是證出了問題,還是地出了問題?
2019年1月,云浮羅定市居民李先生在黎少鎮購買了當地鎮政府出讓的土地使用權。隨后,又取得黎少鎮政府規劃辦頒發的廣東省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滿心歡喜的他,以為可以馬上建房了。可時至今日,那塊土地依舊雜草叢生。
明明交了錢,并持有廣東省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怎么就無法建房子呢?原來,黎少鎮田心村黃泥塘地塊是農業用地。記者查詢2019—2024年羅定市黎少鎮人民政府公開的《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審批批后公示文件發現,田心村黃泥塘地塊并未公示過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而在今年2月,黎少鎮田心村村莊規劃公示圖中顯示,村莊建設用地仍有14.42公頃缺口。
這不禁讓人質疑:既然是規劃用地,又是非建設用地屬性,怎么能夠拿出來交易?村民手中的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是否有效,難道是假證?
現場,民聲熱線連線了云浮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盧偉棠。他明確表示:“如果沒有取得合法的土地就發了規劃許可證,是沒有依據的。下一步會成立工作組到羅定進行調查整改,核實土地征收、土地出讓、規劃報建等相關問題。”
屈家樹也表示,土地問題復雜,是民生之本。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則,對村民反映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去年群眾反映的類似問題,其處理經驗可供參考。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執法監督處處長蘇琛貿強調,如果連土地審批手續都沒有就賣地、發證,可能涉嫌非法轉讓土地和違規發證。土地使用權可以流轉,但是必須在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之下。他提到:“過去一段時間,有些地區個別人員為謀取利益,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嚴重破壞土地管理秩序,我們對此一直堅持依法打擊。去年民聲熱線也反映過類似的線索,后續我們督辦地方查處了一宗類似的案例,就是鎮政府非法批準征收土地、違法出讓土地,涉嫌違法犯罪的人員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原來的鎮委書記也被紀委監委立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