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漆為媒、以扇為紙,水波蕩漾間,扇面呈現出斑斕圖案,似山巒、似星云、似湖?!嵘鹊闹谱髦校鲃拥纳时欢ǜ瘢瑩u曳的不只是漆色,更是無法預設之美,出水便是獨家定制的“孤品”。
近年來,“國風”熱度持續走高。記者走訪了解到,漆扇這一由水與大漆構成的藝術在仲夏時節再次走入大眾視野,我市特色街區里“漆扇DIY”打卡體驗店鋪前門庭若市,商場內制作漆扇的手作店也成為人們納涼休閑的好去處。
制作漆扇成熱門打卡項目
“勻速旋轉入水,使漆自然沾染到扇面?!薄吧茸舆@樣下去可以嗎?”“成功了,這個圖案真美!”6月24日晚間,鄭州記憶·油化廠創意園內“意知手作”漆扇DIY體驗區前圍滿了“打卡”的游客,如開盲盒一般的體驗讓實操者發出陣陣感嘆。
“拿著漆扇拍照很好看!邊逛街區邊拍照,還能拿著扇扇風,實用又美觀。”游客往往會記錄漆扇制作過程,或是拿在手中同框拍照,而后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作品,這種“種草效應”也加速了漆扇出圈。
意知手作店主劉龍丹介紹,漆扇DIY制作過程并不復雜,選好喜歡的顏色,將大漆顏料滴入水中,輕微攪拌后將白色扇面放入水中,或旋轉,或輕搖,不同的擺動方式和幅度獲得的圖案獨一無二,各有千秋。國貿360商場北區的一家手作店店員介紹,漆扇受眾群體多為學生,公司團建也會選擇該項目,預計暑假期間體驗漆扇的客流量將會更大。
除了讓人們充分體驗到國風的魅力,漆扇體驗還提供了較高的情緒價值,十幾元至幾十元一次的消費承載著無限新奇感受。在“打卡”漆扇制作的隊伍中,有著許多家長帶領孩子體驗這項寓教于樂的手工項目,市民高女士說:“漆扇制作起來比較簡單,適合孩子們體驗,也能讓他們在制作過程中感受一下傳統的魅力?!?/p>
傳承千年的大漆制作手工藝
追溯源頭,在央視2024春節聯歡晚會上,歌曲《上春山》報幕時主持人手持的三把題字“上春山”的折扇便是大漆漂染工藝。今年春天,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為宣傳第一批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揚州漆器髹飾技藝,在館內設置了漆扇體驗處,不少游客在體驗時被深深“種草”,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在大運河博物館做出了人生漆扇”。這股來自“漆扇”的風,便自此順著大運河從揚州吹向各地。
在此后的“五一”假期,漆扇因成為“新中式拍照神器”再度火爆出圈。身穿旗袍或漢服、手拿一把漆扇拍照打卡,成為不少游客“五一”假期游的“標配”。在我市各大居民社區,漆扇也成了社區家庭活動的體驗項目之一。
血脈覺醒,文化出圈。劉龍丹介紹,漆扇制作是基于非遺大漆工藝開發的一種現代創新工藝,因為運用了大漆顏料來制作,所以被稱為漆扇。“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把漆扇這種創新形式的工藝品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能夠讓更多人喜愛大漆工藝,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劉龍丹說。
漆扇,因何走紅出圈?
這與漆染技藝下的“無法預計”之美息息相關。游客參與制作漆扇的技術門檻較低,只需將白色扇面置于調制好的色漆中,便能以漆為筆、以水為墨,一沉一提之間,山川水影躍然紙上。
“走紅的漆扇,創新的文化?!焙幽鲜∩虡I經濟學會副秘書長、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副教授胡鈺分析后指出,漆扇的走紅反映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創造出新的體驗場景,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通過新的場景和體驗,傳統文化得以在現代社會中傳承和傳播,增強了民族文化自信。
胡鈺表示,如今消費多元化已成趨勢,隨著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費者的選擇權增加,消費將變得更加多元化,傳統文化的新發展將有助于推動消費升級和文化消費的增長。生成式文旅產品和內容將會越來越“火”。
“讓消費者參與到文化產品的創作中,不僅僅是被動地體驗,還收獲了體驗感,收獲了創作成就感以及作品。這些將共同推動文旅產業走向創新發展空間,推動文旅產業向‘人文文旅’轉型。”胡鈺說。
不僅是漆扇,從漢服、簪花等行頭體驗,到做瓷器、采茶葉等特色項目,帶有國風元素的產品屢屢出圈,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文化味,而這股“國風”,不僅激發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更推動了都市消費市場繁榮發展。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