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將于7月1日起實施,針對預付式消費的問題,強化了消費活動中的經營者義務。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消費者,簽訂預付式消費合同時,應對合同中收款不退、過期作廢、限制轉卡、丟卡不補等“霸王條款”敢于說不。
提示一:謹慎選擇商家
由于消費者在預付式消費中因信息不透明而處于劣勢地位,在資金安全、服務質量、合同等方面都存在風險隱患。消費者在進行預付式消費前,要謹慎選擇商家、理性消費,認清自身實際需要,盡量避免較大數額的充值辦卡,單次充值不宜過多,不輕信各種優惠活動。同時選擇資質齊全、信譽較好的經營者。
提示二:認真審閱合同
預付式消費應與商家簽訂正式合同,以電子郵件等形式的合同同樣具有法律效力,確保合同可隨時調取查看。在簽訂合同時,需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尤其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收款不退、過期作廢、限制轉卡、丟卡不補等“霸王條款”,如有發現要敢于說不。
提示三:保留消費憑證
辦理預付卡后,消費者還要注意保留證據,向商家索要發票、收據,保管好每次消費打卡記錄,保留聊天記錄等證據。每次消費后都要仔細核對所使用產品或接受服務的金額,及時掌握卡內余額變動。除此之外,消費者付款時要使用商戶專用收款碼,拒絕私下轉賬。
提示四:提升維權意識
消費者如遇到消費糾紛,及時找商家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及時向消協組織或有關部門投訴,增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主動性。消費者在平時消費時也要留心觀察經營者的經營狀況、服務質量,如發現異常,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