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仲夏,記者跟隨著遼寧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隊,一起登上遼寧凌海市的明長城龜山段。
明長城龜山段全長1830米,始建于明朝正統年間,隸屬遼東鎮長城。
順著土路上山,一路充滿荊棘。走了許久,遲遲不見長城的影子。“這里哪兒還有長城的遺跡?”“別著急,往上走就能看到。”凌海市文化旅游體育發展中心文物保護管理中心主任李凱告訴記者。
果然,走了大約20分鐘,長城的痕跡逐漸清晰起來。到達山脊之上,眼前出現一處堆砌而成的石堆。“這里是二號敵臺,它是由毛石干壘砌而成的,如今高度達到6米。”李凱告訴記者。
沿著山脊繼續向前,途中出現了一塊塊深褐色的巖石。巖石表面光滑平整,不過仔細看,能發現石面上留下了一串串小洞。“龜山長城建造講究就地取材,這些都是人工雕鑿的痕跡,就是在長城建造中遺留下來的。”李凱說。
龜山長城是錦州境內現存最完好的一段長城。2013年,明長城龜山段成為國家級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按照《長城保護總體規劃》要求,國家文物局研究確定了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點保護名單,明長城龜山段位列其中。
“ 龜山長城守護著遼西走廊,長城西北是游牧民族的居住地,往東是農耕民族的居住地。”遼寧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班專員肖新琦告訴記者,龜山長城以東大約30公里就是錦州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從地圖上看,遼西走廊東起山海關,西到錦州,是渤海與燕山之間的狹長地帶。古代陸路不發達,華北地區前往東北的陸路,主要依靠遼西走廊。因此,遼西走廊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可以說,只要扼守住錦州,就可以保障山海關穩定。
無限風光在險峰。經過40多分鐘的攀登,記者終于在山頂附近發現了完整的長城墻體。一條石頭砌筑的長龍出現在腳下,從山頂蜿蜒而下,李凱蹲下身,向記者指了指灌木掩蓋下的墻體。“你看,墻體外側還是平整的,證明當時筑墻時用的石頭,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
向四周望去,龜山被小凌河流域的錦凌水庫三面環繞。向下環視,山巒巍峨,湖面遼闊,宛如一幅天然的畫卷。
不遠處,地面一塊石頭上出現一個規則的圓形的坑。“這其實是一個米臼,是我們在之前長城資源調查的時候發現的。”李凱告訴記者,這個米臼是當年戍邊的軍士們,搗米做飯時使用的,也可見當時他們的艱苦。
山頂附近,一塊奇石格外突兀,它酷似一只烏龜,蹲坐在山上,頭向上翹起,默默凝望著東方。順著望去,遠方錦州市區林立的高樓依稀可見。
幾百年來,龜山長城就是這樣默默地拱衛著錦州城。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