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石門寨鎮房莊村的老君頂景區人頭攢動。游客從高山漂流而下,體驗速度與激情;在小木屋前圍爐煮茶,感受清閑與愜意;在河谷中戲水,樂享歡快與清涼……
“我們村位于山區,以前交通不便游客很少。自從長城旅游公路修到了村里,我們開始發展旅游,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逐漸富裕起來。”房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房文平說。
“農村公路是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的基礎。”秦皇島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史忠偉介紹,2014年以來,秦皇島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帶動農村旅游、庭院經濟、農業合作社以及經濟園區發展,繪就鄉村振興美好畫卷。
農村公路四通八達
日前,在秦皇島市昌黎縣兩山鄉東林上村的東林上橋旁,幾臺挖掘機來回穿梭,伴著機器的轟鳴聲,大橋被逐步拆除。“這座石拱橋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現在拱圈和護欄都出現了裂紋。”昌黎縣交通運輸局農村公路發展中心主任宋雙利介紹,修建一座新橋迫在眉睫。
為確保周邊村民安全順暢出行,昌黎縣投資550萬元對橋梁進行重建。新建橋梁為預應力橋,長100米,橋面從4米寬單車道拓寬為7米寬雙車道,將于9月底建成通車。
“近年來,昌黎縣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全面提升,48.9萬群眾直接受益,2023年該縣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宋雙利介紹,昌黎縣將持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改造力度,提升農村公路服務保障水平,真正把“四好農村路”建成群眾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
10年來,秦皇島市累計建成農村公路3660公里,總投資達46億元。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建成農村公路7492.9公里、橋梁1503座,鄉鎮通三級公路率達99%,農村公路優良率達84.5%,基本形成了以城區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干支相連、輻射城鄉、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體系。
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餐桌
走進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孟姜鎮前棉花莊村村民楊桂英的櫻桃園,紅彤彤的櫻桃掛在樹梢,楊桂英正忙著采摘。“今年北營子村至前棉花莊村的公路進行了重建,不再坑坑洼洼,賣櫻桃更方便了。”說起新修的路,楊桂英十分滿意。
櫻桃、蔬菜和瓜果種植是山海關區農村的重要產業。近年來,山海關區結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圍繞農業、旅游等產業,大力構建暢通、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網,服務農村經濟發展。
“2021年,我們建設了櫻桃溝路,覆蓋櫻桃產業主要村莊。以前賣櫻桃要開農用機車往外運,現在路通了,不管賣櫻桃還是發快遞,都更方便。”山海關區交通運輸公共服務中心地方道路管理股負責人齊建勛說。
2018年以來,秦皇島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帶動沿線約150萬人受益,有力推動了全域旅游、脫貧攻堅、礦產資源開發、農副產品銷售等產業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目前,全市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2個、“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6個、省美麗農村精品示范路21條。青龍的板栗、撫寧的蘋果、昌黎的葡萄、盧龍的煙薯等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人民的餐桌。
長城旅游公路帶動山海聯動
穿過一片桃林,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戴河鎮費石莊村映入眼簾。在一片桃林之中,幾家民宿顯得格外幽靜。民宿主人夏夢盈和管家正在收拾房間,準備迎接旅游旺季的到來。
費石莊村從2016年開始發展民宿產業,但因為公路不暢,到2020年民宿才發展到20家左右。“那時候路不好走,鮮有游客到訪。2020年,一條從高速公路引線到228國道的公路從村內穿過,帶動民宿產業快速發展。”費石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侯亞東介紹,公路修通后民宿數量逐年增加,今年達到44家。
旅游是秦皇島市的主導產業。圍繞全市域旅游、全業態旅游,秦皇島市建設長城旅游公路192公里,建成賽車谷大道、沙河旅游路等一批精品旅游觀光線路,串聯祖山、板廠峪等20余個景區,實現農村公路由交通線向風景線的轉變。
秦皇島市海港區長城旅游公路的建設,將北部山區50余個村莊、20多個景點串聯起來,帶動海港區沿長城自然人文旅游與海岸線避暑觀光旅游融合發展,實現山海聯動。
盧龍縣主動融入全市“山海花田”旅游大格局,成功舉辦3次旅游發展大會,打造“農村公路+農業+旅游+康養”等新業態。該縣通過實施“農村公路+”系列工程,促進產業快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駛上“快車道”。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