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數據,我國5月份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生產穩定增長,需求持續恢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平衡,轉型升級持續,運行總體平穩。
國家統計局表示,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困難挑戰。下階段要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多項經濟指標增速
明顯改善
受“五一”假期、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顯效、“6·18”大促提前等因素影響,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比上月加快1.4個百分點。
從消費結構中可讀出更多信息:一方面,服務消費增速快于商品消費。5月份,餐飲收入同比增長5.0%,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6%,均較上月回升。另一方面,部分耐用品消費增速反彈。5月份,限額以上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9%,增速比4月份加快8.4個百分點;新能源乘用車交易量同比增長38.4%。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今年以來,從年初的冰雪經濟到每個長假的假日經濟,文旅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熱點為消費市場的恢復不斷增添新動力,消費市場總體呈現持續恢復態勢。隨著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新業態加快融合,消費空間不斷拓展,以及消費品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逐步落實,市場消費潛力有望得到持續釋放。
根據國家統計局6月12日發布數據,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保持溫和上漲;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1.1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2%。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雪燕分析:“今年以來,核心CPI漲幅保持穩定,PPI總體低位回升,表明市場供求關系改善,需求持續恢復?!?/p>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認為,從消費能力來看,5月以來就業市場平穩,為消費回暖提供基礎。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繼續快于GDP增速,也有利于穩定消費能力。
在經濟運行方面,今年5月供需雙方均表現出積極態勢。具體來看,生產供給穩步增加。從糧食生產看,全國夏收進展順利;從工業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九成地區、八成行業、近六成產品實現同比增長;從服務業看,服務業增速回升。同時,市場需求穩中有升。從投資看,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0%;從外貿看,前5個月,進出口累計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家用電器、集成電路、船舶等產品出口額均實現較快增長。
“下階段,隨著供應增加,食品價格仍將處于季節性低位。工業消費品在以舊換新政策影響下,消費需求有望回升,價格總體將穩中略升。服務價格則在服務需求逐步恢復推動下有望繼續回升?!眲廴A說,綜合這幾個因素判斷,下階段CPI有望低位溫和回升。
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將加快推動“兩重”(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雙新”(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多因素支撐積極效應
進一步釋放
5月3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信息顯示,5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等均較上月有所回落,其中制造業PMI回落至50%的臨界值以下,另外兩個指數保持在景氣區間運行。
業內分析認為,制造業PMI的表現是受前期制造業增長較快形成較高基數、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假期因素等影響。從預期來看,制造業、服務業和建筑業的預期都保持在高景氣區間運行,表明企業對行業發展預期總體穩定。5月份的指數表現雖有所回調,但經濟穩定回升仍具備基礎。
6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5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和社會融資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14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8萬億元。
溫彬表示,新增信貸和貨幣供應量數據表面上雖然增量不大,但效率更高,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后續,伴隨貨幣政策適時加力、財政政策效果釋放,以及房地產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支撐大宗消費,需求端有望逐步好轉,信貸增量將相應加大。
6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著力推動已出臺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繼續研究儲備新的去庫存、穩市場政策措施。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出爐,1年期和5年期利率已分別10個月和4個月未作調整,分別維持在3.45%和3.95%。
溫彬認為,5月份多項房地產金融政策出臺后,多地紛紛取消房貸利率下限、降低首付比例與公積金貸款利率,這使得新發生按揭貸款利率降幅明顯加大,銀行息差進一步承壓,LPR報價短期難有下調空間。
近段時間,財政部積極推動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工作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并取得積極進展。
記者從財政部獲悉,截至6月14日,財政部已發行4期次超長期特別國債共1600億元。其中,20年期400億元,30年期850億元,50年期350億元。投資者認購積極踴躍,發行利率與二級市場收益率基本相當,社會評價積極正面。對于未來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節奏,財政部將結合“兩重”項目建設需要和債券市場情況合理把握。
此外,在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上,財政部積極研究提出“一攬子”財稅政策措施清單,同時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出臺支持政策。目前,全國31個?。▍^、市)已全部印發本地區落實方案,部分地方已取得初步成效。
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科技創新持續賦能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新動能亦在不斷成長。5月份,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0%。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3.7%,集成電路、3D打印設備、全集裝箱船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
一位國際關系與科技研究機構的專家表示:“中國取得的科技進步,將促進中國工業進一步發展和轉型。中國正向制造業強國、工業強國的更高目標發展,以合作共贏的方式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發展成果。中國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正為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作出重要貢獻。”
這種向好勢頭讓一些國際機構、國際組織對中國經濟前景紛紛投出“信任票”。例如,世界銀行近期上調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4.8%,比上期預測值高出0.3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至5%,理由之一就是官方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這是對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充分認可?!币晃粬|歐國家前政府官員表示,國際權威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主要基于中國經濟數據良好表現以及中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后者是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重要保證,“相信中國經濟將會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新動力?!?/p>
經濟專家分析認為,隨著外部環境漸趨復雜嚴峻,提振國內有效需求、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仍是政策著力點。
劉愛華指出,一些政策的出臺實施時間還比較短,隨著政策進一步落實落地落細,其效能還將進一步釋放,持續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下階段經濟運行走勢如何?溫彬認為,從下階段各種因素來看,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中國外需將繼續保持韌性,出口短期內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并對相關產業鏈形成提振。政策繼續在擴大需求方面發揮效應,特別是財政政策發力空間充分,有望發揮托底作用。
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建議,當前經濟形勢下,穩樓市政策和政府債券發行提速是推動經濟恢復的重要措施。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7月01日 第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