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進入暑期,研學旅游也隨之迎來旺季。
從整體上看,研學旅游熱度仍居高不下,但家長對研學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費回歸理性,有助于倒逼產品進步。同時,研學旅游火熱也激發了各研學熱門目的地的熱情,其紛紛整合文化資源、探索新業態。不過,“學”與“游”二者如何平衡關系仍是尚未解決的“老生常談”問題。
消費者回歸理性對產品要求明顯提高
近年來,研學旅游頗受追捧。其主打寓教于樂,強調學生的親身參與和觀察;同時通過集體生活的歷練,拓展學生的認知和思維,培養實踐能力,被視為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已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利用暑假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旅途中學到知識、增長見識,“一頭連著課堂,另一頭連著廣闊自然與社會”的研學游成為消費熱點。
暑期歷來是研學旅游的高峰期。攜程發布的《2024暑期旅游市場預測報告》顯示,今年暑期,親子研學類產品仍然備受歡迎,相關產品訂單同比去年增長7成,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北京、上海、四川、內蒙古、寧夏、貴州、云南、新疆等為國內熱門游學目的地,目前部分熱門線路已經售罄。海外的英國、美國等長線游學路線,以及新加坡、泰國等短線游學路線頗受歡迎,插班研討、名校參訪、親近自然等各類主題游產品銷量靠前。
不過,也有不少地方的旅行社從業者反饋,以實際成交量來看,今年的研學旅游市場熱度并未達到預期。同時,越來越多的家長會挑選一些偏重人文、歷史、自然、美育的線路,以及一些體驗性強、互動性強的項目。換而言之,家長變得更“聰明”了。
而從消費端來看,家長對于研學產品的要求有了明顯提升。“以往,我幾乎每年都會給孩子報團研學,但是今年,我還在觀望。”山西太原家長孫淼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她想再查找、挑選一下是不是有內容更活泛、比往年更新穎、價格也更合適的研學團,如果有,還能讓孩子趕上8月份的出行期。
“總體上看,今年研學旅游依然十分熱門,但相對于往年而言有所降溫,這亦是一種消費者回歸理性的體現。”海南省旅游協會研學行業分會秘書長、海南大學國際旅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謝祥項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稱,今年的研學旅游產品主要在價格上有所下調;消費者在目的地選擇上則更加多元化和多樣化,會盡量避開往年產生擁堵高峰的省份和城市。
盡管從整體上看,今年研學產品價格已下調,但對不少家庭來說仍是一筆大支出。此前,有關“家長月入一萬不夠孩子研學游7天”的話題引發了廣泛關注。中國城市報記者瀏覽各在線旅游平臺和旅行社的報價發現,7天左右行程的研學旅游產品價格在五六千元及上萬元不等;若出境的話,則萬元起步。對此,不少家長呼吁,希望研學旅游的價格能夠更“親民”、更“接地氣”一些。
各地積極探索新業態豐富研學游市場供給
研學旅游火熱也激發了各研學熱門目的地的熱情。
北京作為傳統親子游熱門目的地之一,已陸續推出眾多親子產品、游覽線路,吸引游客前來游玩體驗。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通過統籌全市暑期重點活動,推出緬懷致敬紅色游、炫酷工業科技游、長城古跡探尋游、月光北京歡聚游、訪古探幽文博游、綠蔭戲水避暑游、演藝之都沉浸游、雙奧文化體驗游八大系列主題活動。
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北京文旅生活季期間,全市多家景區、酒店、民宿等文旅場所和經營單位,皆推出面向學生等群體的專屬優惠活動和措施。
除北京外,其他城市也紛紛整合文化資源,積極探索新業態,豐富研學旅游市場供給。例如,四川推出特色玩法,探秘文化遺產、領略巴蜀山水,邀請游客暢游一“夏”;海南暑期“海島夏令營,研學游天涯”主題活動在12條精品研學線路中,專門策劃推出了“活力海南”體育賽事之旅,包括沖浪、帆船等時下大熱的時尚運動項目;江蘇發出“夏天的邀約”,10條江蘇省文博場館研學游精品線路串聯起各級各類大中小型博物館,讓游客在行走中感受江蘇地域文明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部門也盡可能地保障和提升游客的體驗。一直以來,博物館、紅色景點都是研學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7月1日,國家文物局就發文指出,要引導觀眾通過正規渠道參與研學活動,暑期重點場館、熱門場館可適當延長開放時間。
據了解,今年暑期,北京、上海、蘇州等地以游客為中心,除個別重點景區外,推進景點、博物館全面取消實名預約制,并增設遮陽避雨棚(傘)、休息座椅等降溫避雨設施。這在進一步提升當地博物館、景區人氣的同時,也大大豐富了游客的體驗。
研學游新業態發展仍應重視教育本質
盡管研學旅游受到廣泛歡迎,但市場魚龍混雜,仍不乏定價隨意、資質欠缺、課程質量不佳、服務參差不齊、行業規范缺失等問題。
談及研學旅游的痛點,謝祥項表示,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研學旅游產品建設中的課程研發和執行問題,以及研學指導師履職能力不足、市場價格管理不善等。“研學課程研發在總體上無法滿足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研學需求端,尤其在知識性、科學性和教育性方面需要加強;研學指導師則需要加強在執行課程過程中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而市場價格目前處于相對偏高的狀態,特別是出境研學旅游產品,這方面也需要有所調整。”謝祥項說。
同時,謝祥項還稱,當下研學旅游業也展現出一些新特點,比如突破了中小學生的主體范圍,擴大到大學生、成年人市場,呈現出全齡段的新態勢。
不過,新態勢也難掩“老問題”。時至今日,市場上的研學產品仍存在“學”與“游”關系不平衡的情況,二者究竟該如何實現平衡與統一?
在謝祥項看來,“游而不學”和“學而不游”的現象是并存的,二者之間的平衡取決于不同主體對研學旅游的理解,比如學生希望“游”更多一點,家長則希望“學”更多一點。
“研學旅游是拓寬學生視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校外實踐活動,要讓研學旅游回歸教育本質,需要形成全社會的合力。”江蘇理工大學科技園常州旅游創新發展中心負責人王聰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關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組織研學旅游機構的監管,學生和家長在選擇研學旅游產品時,也需要重視自身權利的保護,不要輕信機構的宣傳承諾。未來,“學”與“游”關系的平衡與統一,以及研學游市場的良性發展都離不開行業規范的健全和專業人才的培養。因此,可通過專門的研學培訓,增強教師在研學設計與組織、風險管理、團隊合作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確保活動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續;建立健全相關的評估和考核機制,要求學校必須確保研學活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實,相關部門早已注意到這個“老生常談”問題。目前,部分城市已逐漸開始對研學旅游進行更為詳細的監管和指導;同時教育部也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對研學旅游嚴加管理。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稱,研學旅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建議廣大家長和中小學生在開展研學旅游的過程中,選擇有資質的旅行社,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重視課程和內容設計的均衡性,避免將研學旅游功利化。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7月15日 第21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