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以來,四川省達州市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達州市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沖在抗洪搶險救災第一線,全力以赴疏散轉移群眾,排除險情。圖為7月12日,達州市渠縣李渡鎮燈臺社區1組,基層黨員志愿者在洪水中轉移受災群眾。
人民圖片
7月5日,湖南省常德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消防員在洪水退出的詩墻公園內清理雜物、泥污,清洗花草、設施,助力災后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
人民圖片
連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安縣組織黨員干部和志愿者進村入戶,為受災群眾搭建帳篷,發放救災生活物資,清理倒塌房屋,開展清淤和災后各項恢復工作。圖為柳州市融安縣板欖鎮泗安村,黨員干部和村民一起清理淤泥。
人民圖片
自6月1日我國全面進入汛期以來,南方多地遭遇極端強降雨。水位飆升、道路被淹、房屋進水、群眾被困……極端強降雨導致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等多地遭受歷史罕見洪澇。
汛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面對嚴峻汛情,各地基層干部在防汛抗洪救災一線挑重擔、當先鋒,做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抗洪救災、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加速災后重建中。干群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構筑起防汛救災、守護家園的堅固防線。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何在狂風暴雨中搶得先機,為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監測預警是關鍵。
邵陽市綏寧縣是湖南省暴雨中心之一,也是國家重點監控的山洪地質災害易發縣,平均每年發生1.7次大的山洪地質災害。今年入汛以來,截至7月10日,該縣出現多達14次暴雨。
面對如此嚴峻的防汛形勢,綏寧縣立足于“早”,聚焦于“防”,牢牢掌握防御工作主動權。全縣安裝了128個鐵塔監測攝像頭,在78個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了太陽能監測預警設備,發揮75個自動雨量監測站、215個人工觀測站、598個預警廣播的作用,確保及時精準掌握全縣水情變化和隱患點情況,為防汛抗洪科學決策、精準調度提供第一手信息。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萬一失防”,在抗洪救災一線,廣大干部時刻牢記使命,關鍵時候果斷撤離轉移危險地帶群眾,確保應轉盡轉、應轉早轉。
6月9日至19日,福建省南平市遭遇今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累計雨量最大、致災風險最高的一輪極端性強降雨。
險情面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此輪強降雨防御中,南平市組織7830名干部下沉一線,轉移群眾2.7萬余人,特別是95戶256人在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發生前及時撤離,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暴雨和洪水過后,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尤為關鍵。
7月5日下午,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團洲鄉團北村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險情發生后,當地迅速組織處置、封堵,全力轉移垸區群眾。北村村民易大和來到位于華容縣城的集中安置點——華容縣職業中專。學校宿舍內,空調、涼席、被褥、毛巾、拖鞋等一應俱全?!白叩臅r候啥也沒帶,生活必需品這里都有,伙食也很好?!币状蠛驼f。
華容縣職業中專安置點是當地目前最大的安置點,轉移群眾年齡大多數在60歲到80歲之間。為此,當地設置了7個工作組、120多人的志愿團隊,輪班服務轉移群眾,除了一日三餐、飲用水和生活用品等基本生活物資保障,還配備了心理疏導志愿服務隊。
從災前預警、搶險救援到災后保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全力搶救群眾生命安全的每一項行動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人民安危為念,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始終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在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新鋪鎮,鎮郊村上的人們趁著久違的陽光,彼此互助,希望盡快恢復家園往日的模樣。6月16日,梅州多地出現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鎮郊村受災情況嚴重。
鎮郊村下鄉工作組組長阮浪禎在河水漫進村子前,就在挨家挨戶勸離街坊們。洪水過后,阮浪禎一直待在村子里,忙個不停:安置家中受損的老人、為村民們送去熱飯、幫助村內清淤消殺……
洪水來的當晚,鎮郊村村民陳文新讓阮浪禎在自家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水位逐漸下降,阮浪禎趕忙投入賑災工作。看著村干部們忙不迭的身影,陳文新自愿前往村委會搭把手,“缺人開車我去開,缺人搬東西我去搬”。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團洲垸堤防發生決口后,湖北省石首市、監利市作為與湖南省華容縣一衣帶水的鄰居,第一時間施以援手。
7月5日,監利市連夜調集4艘運輸船只,并組織4臺挖掘機、33輛運輸車,馳援華容。7月6日起,石首市五碼口防汛專用碼頭,一輛接一輛滿載塊石的貨船啟程,趕往華容幫助封堵決口。7月8日,監利市購買4000噸、價值30余萬元的塊石,通過車輛運輸到華容縣塔市驛碼頭,再裝船運往團洲垸……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連日來,來自社會各界的物資、善款不斷涌向受災地區,彰顯了大愛擔當。
鳴鳴很忙集團通過華容縣慈善總會捐贈現金500萬元,積極籌措應急食品物資;香江集團向廣州市總商會慈善基金捐贈300萬元,用于梅州市災后重建項目;霸王茶姬通過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捐贈500萬元,??钣糜趫F洲群眾應急救災以及災后重建……
一筆筆支援重建的善款,一臺臺奔赴災區的車輛,一箱箱愛心捐贈的物資,助力災后重建按下“加速鍵”。
向險逆行勇挑重擔
越是風高浪急,越見砥柱中流。廣大黨員干部勇毅前行、全力以赴,千千萬萬人民群眾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在防汛救災一線筑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沖鋒在前,他們義無反顧。6月28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東岳觀鎮連續下了一天一夜的雨,東源村黨支部書記劉軍在村里安全巡查時,發現村中一片山塘水位上漲明顯,出水口因堵塞無法排水,即將漫堤。
劉軍當即跳入三米多深的塘中,潛入塘底的排水口查看情況,在水底多個位置摸索后發現是一個硬化的水泥袋堵在了排水口底部。他前后4次潛入塘底,最終把水泥袋子扯了出來,險情隨之排除。
張家界市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以來,廣大黨員紛紛響應黨組織號召,49780名黨員投身防汛救災一線,9611名在職黨員主動下沉村(社區)開展防汛救災工作,主動做好巡堤、巡庫、巡塘、巡坡等巡查工作,幫助轉移避險安置群眾10476人。
星夜馳援,他們刻不容緩。6月30日至7月2日,平江縣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大、雨量最多的汛情。連日來,平江各級駐外流動黨組織迅速行動,幫助家鄉人民戰勝洪災。
7月5日清晨,平江縣漢昌街道民建路社區,一個個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忙著清理路面的淤泥、垃圾,搬運損壞的桌凳、設備。
“我們是2日凌晨開車從廣州趕過來的,連續干了3天。”流動黨員李舍輝介紹,洪災發生后,平江縣駐廣州市流動黨員黨總支第一時間發出倡議,不到30分鐘就成立20余人組成的“支援家鄉·抗洪救災”流動黨員先鋒隊,采購受災群眾急需的食品、消殺用品等,爭分奪秒趕往家鄉。
李舍輝介紹,還有許多在外流動黨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家鄉黨組織取得聯系,主動請纓參與防汛救援。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關于在防汛救災搶險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通知》,強調“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把各方資源力量統籌起來,把黨員群眾發動起來,筑牢防汛救災搶險的堅強戰斗堡壘”。
一場場風雨,是一次次考驗,也是一個個試金石、一張張答卷。廣大黨員干部聞“汛”而動、沖鋒在前,夜以繼日、全力守護群眾安全,留下了一個個奮不顧身的身影,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7月15日 第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