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隨著首發列車從蘭考南站、菏澤東站同時發車,代表著日蘭高鐵全線正式貫通運營,日照西至蘭考南站最快2小時26分可達,山東半島城市群與中原城市群間的時空距離進一步壓縮。人民圖片
7月17日晚,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30余名青年下班后在“青年夜校”學習插花藝術。人民圖片
為解決暑期孩子放假在家無人照看的難題,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開展學校暑期托管服務,給孩子們帶來豐富多彩的活動,也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圖為洛陽市瀍河區君河灣小學,暑期托管班的學生正在跳繩。人民圖片
為了更高效地為群眾辦理身份證以及出入境證件,甘肅省平涼市公安局崆峒分局駐市區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綜合業務服務區開通了綠色通道,一窗通辦、一站式辦理、預約辦證等服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圖為7月16日,平涼市公安局崆峒分局駐市區政務服務中心公安綜合業務服務區的工作人員為市民辦理業務。人民圖片
金義綜合保稅區進口商品直購中心是浙江省金華市跨境新零售線下規模最大、品類最多的購物中心。進口母嬰用品、食品、家居生活、洗護美妝、酒類及保健產品等來自50多個國家的全品類商品琳瑯滿目,讓消費者在家門口就能直購全球。圖為7月18日,金義綜合保稅區進口商品直購中心內,顧客正在選購來自世界各國的跨境商品。人民圖片
近年來,湖南省常寧市堅持綠色發展,立足自然資源,推動文化旅游產品與休閑度假、生態觀光、康養研學、戶外運動、工廠參觀、農事體驗等農旅、林旅、工旅、文旅深度融合,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圖為游客在常寧市塔山瑤族鄉天堂山露營基地露營休閑游玩。人民圖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并深刻闡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定位和重大意義,凝聚起全黨全國“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念和磅礴力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新境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不竭動力。
7月15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聆聽國家改革前進的足音,我們更加清醒、更加堅定。
經濟體制改革闊步向前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等多項改革部署,勾畫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加快建立現代財稅制度,穩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新時代以來,經濟體制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十多年來,我國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穩步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截至2023年底,登記在冊經營主體達1.84億戶,其中民營企業超過5300萬戶,分別比2012年增長了2.3倍和3.9倍。
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不斷健全。十多年來,我國充分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發揮年度計劃宏觀引導作用,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和經濟政策均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
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壯大。十多年來,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建立健全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不斷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建立。十多年來,我國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持續推進。我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進出口總額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
……
發展不停止,改革不停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全會還指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數據顯示,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約13.34億人,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覆蓋人數分別達到10.7億人、2.4億人、2.9億人。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
功能完備的社保體系基本建成,是國家不斷推進民生領域改革的生動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從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入手,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持續推進民生領域重大改革和制度建設,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帶來的新變化。
湖南省株洲市糖尿病患者譚先生確診患2型糖尿病已十余年,當前主要依靠胰島素控制血糖。譚先生表示,胰島素集采降價后,他平均一年可節省近2600元。
“集采前要68元一支,一個月要4支,合起來200多元錢。現在胰島素通過集采,藥品價格降下來了,一支20元,還可以通過特殊門診報銷70%,用藥負擔明顯減輕了。”譚先生說。
截至目前,9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已覆蓋374種藥品,平均降價超50%;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截至2023年底,全國跨省聯網定點醫療機構達19.8萬家,定點零售藥店達35.24萬家。
切身感受到改革紅利的還有來自河南省的趙炯凱。今年5月,網約車司機趙炯凱在上海市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申請了“一張床”,每個月租金僅為500元,還可享受公司100元補貼。
“1個房間有4張床,每張床都掛著塊睡簾,讓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看見有人拉上睡簾,我會去共享區域看電視或做飯。”趙炯凱說,共享區域有廚房、餐廳、洗衣房、閱讀影音區等。
根據一線建設者管理者租賃需求特點,上海積極探索在保障性租賃住房中升級打造租金可負擔的“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作為上海市“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快遞外賣、環衛綠化等城市建設和基礎公共服務行業一線工作人員,以及新就業、創業的初創人員供應。
多渠道保障群眾“住有所居”。目前,我國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明顯改善,新市民住房困難得到緩解,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窮期。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
生態底色不斷擦亮
湘贛交界處有條河,在江西叫萍水河,在湖南叫淥水。2019年以前,河流上下游遍布鋼鐵、化工、建材等工廠,水體一度受到污染,嚴重影響了沿河群眾的生產生活。
轉機出現在2019年7月,贛湘兩省簽訂了《淥水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明確上下游的職責和義務,雙方約定以交界處斷面水質為依據,如果當月水質類別達到或優于國家考核目標Ⅲ類,由湖南補償江西,反之則由江西補償湖南。
協議簽訂后,一場圍繞萍水河治理的攻堅戰全面鋪開。淘汰整治高耗能企業、關停兩岸養殖場、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在萍鄉和醴陵兩地聯手努力下,萍水河碧波清澈,沿岸的污染企業被綠色產業取代,兩地干部聯合巡河。
萍水河的蛻變,映射出的是我國近年來持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的力度,更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取得的新成效。
——天空更藍了。2023年,全國大氣優良天數比例為85.5%,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十四五”規劃設定的年度目標近3微克/立方米。
——河湖更清了。與2012年相比,2023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提高27.8個百分點,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長江、黃河干流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水環境質量發生轉折性變化。
——土地更綠了。2023年,我國完成造林、種草改良1.25億畝,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萬畝,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背景下,實現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40年“雙增長”。“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全面啟動,完成造林種草1800萬畝。
成績單背后,是一系列有力的改革舉措。
近年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深化、縱深推進,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2015年9月,《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公布,開啟了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大幕。作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頂層設計,方案明確了生態文明體制的“四梁八柱”,并對生態文明建設作了全面系統部署。
2016年4月,《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印發,提出了我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的目標任務。
2021年9月,《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印發,對進一步推進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作出部署。
今年6月1日,《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施行,以立法形式確立生態保護補償基本制度規則,標志著我國生態保護補償開啟法治化新篇章,“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高質量轉化的通道加速打通。
……
歷史掀開新的一頁,改革步伐從未停歇。
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循大道,至萬里。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億萬人民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全面深化改革,必將譜寫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篇章。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7月22日 第02-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