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作為我國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試驗田”——科創板迎來正式開市五周年。五載韶華,科創板聚焦“硬科技”,已支持573家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上市,總市值約5萬億元;IPO募資達9108億元、再融資募集資金1581億元,合計超萬億元。
5年來,科創板系統推進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創新和配套制度改革,在推動資本市場健康高質量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積極的引領帶動作用,同時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我國“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
有力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
在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中科星圖的科研團隊正加緊訓練“空天·靈眸”大模型;在廣州瑞松科技的機器人智能制造車間,研發技術人員正有條不紊地安裝調試著數字化、智能化柔性生產線,這些機器人智能生產線將出口到海外;在上海張江,夜幕下芯原股份的辦公室燈火通明,工程師們正忙碌于設計仿真新一代芯片……科創板企業保持高強度研發,關鍵核心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有力發揮了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補鏈強鏈延鏈功能,讓資本更有“耐心”。如今,科創板匯聚了中芯國際、聯影醫療、晶科能源等一批“鏈主型”企業,也吸納了類似芯原股份、中科星圖、方邦股份等細分領域的眾多“隱形冠軍”。
由于“硬科技”初創企業設立時間短、研發投入高、回報周期長,產品落地應用場景攸關生存。5年來,科創板為優質科技企業營造了更加包容的投資服務環境,很好地支撐了中國科技產業科研投入、科技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拓展等創新活動,在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科技含金量看——
36家科創板公司參與“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覆蓋基礎科研、關鍵儀器、前沿材料等多個關鍵領域。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數據顯示,科創板目前有34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對科創企業而言,登陸科創板意義重大?!笨苿摪迳鲜泄韭撚搬t療表示,公司獲得了新的融資渠道,并與資本市場共享發展成果。
在創新藥領域深耕的微芯生物負責人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微芯生物是科創板最典型的受益者,也驗證了科創板對‘硬科技’企業扶持路徑的可行性。”
據了解,微芯生物在科創板上市前的近18年時間里,因資金匱乏而發展緩慢??苿摪迳鲜泻螅⑿旧铽@得了資本大力支持,通過IPO募資10.21億元、可轉債募資5億元,有力地支撐了公司發展與新藥研發。
從企業成長性看——
科創板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制度下,一大批在原有制度政策無法登陸A股市場的“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目前,科創板已陸續支持54家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7家紅籌企業、20家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
業內人士指出,科創板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鏈的示范效應和集聚效應愈發顯著,推動構建了以鏈主為引領、上下游企業協同的矩陣式產業集群。目前,科創板集成電路領域有上市公司113家,匯聚了中芯國際、中微公司、滬硅產業等行業龍頭,形成鏈條完整、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
從市場帶動力看——
科創板在成為中國“硬科技”高地的同時,激發了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技術與市場活力,“硬科技”成色凸顯,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多家上市公司營收、凈利潤穩定突破。
上交所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科創板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是23%和24%,激發了創新資本對科創企業的投入熱情。
在評價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成效時,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提出三項亮點:一是聚焦于服務國家戰略導向的高科技創新企業,優化發行標準,提高對科技型企業包容度,并與其他板塊有效聯動,體現對不同階段企業的融資支持;二是引入做市商機制,進一步推進市場交易制度的完善,增強A股市場流動性;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資門檻,推出科創50指數及相關ETF等投資產品,改善投資者結構。
有望從改革“試驗田”成長為發展“示范田”
向上生長五年后,科創板接到新的建設任務書和發展路線圖。
6月19日至20日,2024陸家嘴論壇在上海舉辦。其間,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以下簡稱“科創板八條”),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證監會表示,此次改革將進一步突出科創板“硬科技”特色,健全發行承銷、并購重組、股權激勵、交易等制度機制,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受訪專家指出,“科創板八條”的推出,對于完善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積極發揮科創板“試驗田”作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持上海加快“五個中心”建設等國家戰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均大有裨益。隨著“科創板八條”的落地落實,科創板有望從改革“試驗田”成長為發展“示范田”。
對于“科創板八條”提出的系統性要求,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認為:“當前,國內經濟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對于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至關重要。‘科創板八條’為科技創新企業營造了良好的投融資環境,能有效助力其高質量發展?!?/p>
開源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表示:“5年來,科創板引導資本源源不斷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同時科創板的一系列制度創新,也有效推動了全面注冊制平穩落地和走深走實。此次‘科創板八條’發布,將為下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積累經驗、創造條件?!?/p>
記者注意到,科創板的板塊建設也在不斷完善,從配套指數到各類規則,都有助于進一步規范科創板發展,增強科創板公司“硬科技”屬性。
日前,上交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公告表示,將于8月20日正式發布上證科創板200指數。該指數從科創50、科創100樣本以外選取流動性較好的200只證券作為樣本,反映科創板小市值證券的整體表現。此外,科創板醫療、人工智能指數已于7月25日發布,科創板芯片設計、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已于7月26日發布。
近年來,上交所積極發揮指數在加快投資端改革、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據科創板發展情況,穩步推進科創板指數編制。目前,科創板指數數量已達到16條,初步形成覆蓋寬基、行業主題、策略等類型的科創板指數體系。
業界評價認為,科創板指數體系層次豐富、各有側重,能夠更好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需求。指數的不斷完善,將帶動包括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期權等相關產品的進一步完善。
制度成熟度和市場深度需進一步提升
從設立之初,科創板就被寄予“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期待,并在制度設計上借鑒了納斯達克的一些特點,如注冊制、更靈活的上市標準等。如今,科創板相較納斯達克還有哪些提升空間?
“其制度成熟度和市場深度還需進一步提升。例如,納斯達克擁有更加成熟的衍生品市場,這些有助于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受訪專家表示,納斯達克吸引了大量全球企業上市,具有高度的國際化水平。相比之下,科創板雖然已經開放給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但在國際化的步伐上仍有待加快,包括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和跨國公司。
田軒坦言,相較于納斯達克,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硬科技”屬性仍有提升空間,對于中小科創型企業來說融資門檻仍偏高,精準化支持不足,市場流動性仍偏低。
因此,田軒建議,未來科創板需從四方面持續發揮資本市場“試驗田”作用:一是繼續完善上市標準,尤其是完善科創企業認定標準,健全全鏈條“綠色通道”,支持“硬科技”企業;二是探索科創板儲架發行制度,根據公司發展階段進行融資,降低發行成本、提高融資效率;三是完善交易機制,推進T+0交易機制試點,推動投資者結構轉變;四是進一步完善退市配套措施和相應的轉板機制,暢通企業退市的后續融資通道等。
展望未來,田軒希望科創板在完善科技型企業精準識別機制、開展深化發行承銷制度試點、優化新股發行定價機制、推進估值改革等方面持續深化細化,引導市場堅持長期主義,深度扶持“早、小、硬科技”企業,真正壯大耐心資本。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7月29日 第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