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小朋友們講解中醫“四氣五味”知識。
實習生周璇攝
武漢晚報訊“山藥屬于溫性食物,能夠改善脾胃虛弱”“針灸銅人模型上面的小點點代表我們身體上的穴位,針灸必須按照人體正確的穴位經絡”“漆扇運用了國家級非遺漆染工藝,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制作漆扇”……7月30日上午,江岸區衛健局攜手塔子湖街道辦事處、武漢潼潤兒童醫院開展塔子湖街道“中醫藥文化進社區”活動。孩子們近距離觀看針灸行醫過程,在“神奇中草藥小課堂”上學習中醫知識,體驗制作漆扇。
“剛才我們一起品嘗了好喝的酸梅湯,老師想到了一個成語——望梅止渴。中醫當中的‘五味’除了酸,還有辛、甘、苦、咸……”中草藥小課堂上,來自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的郝恒老師用成語“望梅止渴”向小朋友們講解中醫當中的“四氣五味”,通過“你問我答”“擊鼓傳花”等小游戲幫助小朋友們學會辨別食物的屬性。郝恒表示,讓小朋友們學習中醫“四氣五味”的知識,有助于他們理解中藥的性能和滋味,通過食物的選擇和搭配來預防疾病和保持健康。
“我之前和奶奶來參加過一次,這是我第二次聽中醫小課堂了,今天我了解了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蒲公英可以降火,山楂可以促消化,剛才我還用紅色、綠色和藍色染了一把粉色的漆扇。”6歲的童童(化名)介紹,他今天是和媽媽一起來的,聽完課回家要給家里其他人也“補補課”,下次開課還要帶媽媽過來。
武漢潼潤兒童醫院院長靳建軍介紹:“中醫藥文化進社區”系列活動共有三站,武漢潼潤兒童醫院作為承辦方,已經攜手中醫專家團隊走進塔子湖街道15家社區,深入宣傳中醫藥文化,吸引了近600組家庭參與。本次活動是第二站,孩子們此次參觀了潼潤中醫藥博物館,體驗非遺文化,希望能夠調動孩子參與中醫藥學習的積極性,引起孩子對于中醫藥文化和國家級非遺漆染工藝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