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8月12日電(記者劉海、馬思嘉)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寧夏賀蘭山東麓風格各異的葡萄酒莊迎來大批游客。在志輝源石酒莊,中式風格品酒大廳清涼宜人,各地的葡萄酒愛好者或啜飲暢談,或選購美酒,或打卡拍照。
來自浙江湖州的羅亞莉一家驚異于酒莊的美酒、美景。“我一直愛喝紅酒,但在國內還是第一次體驗酒莊旅游。酒莊環境特別美,像園林一樣,感覺和我們南方有點像,確實超出想象。”
打破外來游客對當地固有認知的是寧夏葡萄酒產業的飛速發展,以及它所帶來的顯著生態、經濟、社會效益。
上世紀90年代末,志輝源石酒莊所在地還是一片滿目瘡痍的采砂場,酒莊內至今仍保留著一個礦坑,與周圍郁郁蔥蔥的景色形成鮮明對比。53歲的李皞華是酒莊的老員工,見證了這片土地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9年,李皞華從老家甘肅省來到寧夏銀川市。在漫天粉塵的采砂場,他成為一名貨車司機。隨著像他這樣的勞務移民越來越多,2000年,戈壁灘上建起昊苑村,不少人便留在當地。
“說實話,我那會兒真不喜歡這里,風吹石頭跑,沙子打得臉生疼,走路都得倒著走。”李皞華說,當時唯一的動力就是掙夠錢回老家。
2011年,寧夏提出打造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及文化長廊。政府的鼓勵政策吸引不少企業家從煤礦、房地產等行業轉投葡萄酒產業,志輝源石酒莊就是其中之一。李皞華和妻子的主要工作從采砂挖石變成了植樹造林,保護葡萄藤不受風沙侵害。
如今,昔日戈壁荒灘已成為迎風搖曳的碧綠葡萄園。截至2023年,寧夏釀酒葡萄基地開發面積60.2萬畝,占全國種植面積近40%,是中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產區。葡萄酒產業每年為周邊農戶提供就業崗位13萬個。
看著礦坑、戈壁逐漸被綠色覆蓋,李皞華逐漸愛上了這個自己親手參與建設的新家園。他和妻子都在酒莊有了穩定工作,他每天除了監督工人植樹造林,還負責看管釀酒車間等。
從荒灘上拔地而起的昊苑村,周圍已有19家酒莊。田園風光的詩意與葡萄酒莊的浪漫融為一體,讓這里變成游客趨之若鶩的旅游目的地。
昊苑村黨支部副書記艾曉保介紹說,目前昊苑村已有十幾家民宿投入使用。“葡萄酒產業改變了生態。有了好的環境,我們才逐漸發展起了旅游。村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村民都在葡萄酒產業鏈上務工,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8000元提高到去年的22800元。”
昊苑村只是寧夏葡萄酒旅游發展的縮影。數據顯示,寧夏現有酒企261家,其中已建成酒莊130家。酒莊年接待游客超過300萬人次,酒莊游成為寧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
來寧夏工作了5個月的阿根廷釀酒師費德里科·卡拉巴哈爾說,“寧夏有好酒、好賓館,有美味的餐廳,發展葡萄酒旅游真的很有前途!”
葡萄酒旅游的發展也助力銷售。據志輝源石酒莊宣傳部門負責人楊宇軒介紹,酒莊每年接待游客約20萬人次,去年酒莊銷售額為5000余萬元,很多都是游客現場品鑒后購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