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新能源車月度滲透率首次超過燃油車,超過51%,從配角變成主角。
同時,根據市場研究公司Rho Motion發布的數據,新能源車全球銷量7月份同比增長21%,達到135萬輛。其中,88萬輛由中國貢獻。
可以說,現在是世界汽車看新能源,新能源車看中國。
2024年7月19日,江蘇連云港碼頭,滾裝輪準備裝載新能源汽車出口國外。
得益于電氣架構的先天優勢,中國消費者熱衷的智能化在新能源車上更容易實現,這是人們偏愛電動車的理由之一。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電動車真的越來越便宜了。
美國能源部(DOE)車輛技術辦公室的一項新研究表明,2008年至2023年期間,電動汽車電池的成本下降了高達90%,使汽車制造商更容易實現“油電同價”的愿景。
電動汽車成本的大頭是電池。電池組的尺寸、重量影響了這臺車的最終價格。而由于電池技術和化學配方的改進、新的制造工藝以及產量的大幅增加,動力電池的成本在過去幾十年中不斷下降。
根據數據,鋰離子電池的成本從2008年的1415美元/千瓦時下降到2023年的139美元/千瓦時。以特斯拉Model Y舉例,其81千瓦時電池在2008年要花費114615美元,而2023年為11259美元。
一些汽車制造商預計,未來幾年電池成本將繼續下降,使電動汽車成為真正親民的產品。
市場分析公司Gartner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027年,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將比燃油車便宜。
更低的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將為電動汽車客戶節省大量資金。根據研究,如果擁有一輛電動車五年以上,那么電動汽車的總成本就會低于燃油車。
不過,雖然大趨勢上電動汽車的全球銷量在持續增長,成本也在逐步下降,但短期由于各國之間的貿易爭端持續,或將對電動汽車的增長帶來負面影響,由此電動車的成本下降速度也會放緩,甚至反彈。
此前,歐盟決定自7月5日起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最長期限為4個月。在此期間,歐盟成員國將通過投票來決定最終的反補貼措施,如獲通過,歐盟將對中國電動汽車正式征收為期5年的反補貼稅。
根據公告,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三家被抽樣調查的中國車企將分別被征收17.4%、19.9%和37.6%的臨時反補貼稅。
雖然歐盟國家對于關稅的觀點并未達成一致,但歐盟貿易專員Valdis Dombrovskis表示,今年11月前,歐盟所有27個成員國預計都將支持歐盟委員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最高達38%的關稅。
一旦關稅政策坐實,那么對于任何一方都不是好事——歐盟的車企仍然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干掉中國對手,頂多是個平手;歐洲消費者要花更多的錢買電動車;中國車企利潤下滑。
不過,整體而言,由于中國電動車在全球處于優勢地位,歐美市場之外,中國車企仍有很大的施展空間。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