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屆北京虛擬體育運動會在北京市門頭溝區UNI聯和體育中心開幕。本次運動會由北京市體育局、門頭溝區人民政府及北京市體育總會聯合主辦,共吸引了7000余名選手參賽。
據悉,本屆運動會設置了數字高爾夫、智能定向、智能動感單車、智能劃船、激光模擬射擊、電競賽車等六大競賽項目,并細致劃分為成年、青年、少年和兒童四個參賽組別,確保每位選手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其中,電競賽車項目尤其引人注目,參賽者大部分為少年兒童。孩子們的歡呼聲、加油聲此起彼伏,整個賽場洋溢著濃厚的運動氛圍。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本次運動會采用了先進的數字化新型設備,將原本需要廣闊場地的傳統體育項目濃縮至方寸之間,既保證了選手的競技體驗,又極大地降低了參與門檻,吸引了更多人群投身于體育鍛煉。這種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不僅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也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參加了本次智能定向越野運動的中學生吳繼垣表示,比賽體驗超出了預期,“這種虛擬運動的形式,讓運動不受時間、空間、天氣等方面的限制,同時這套設備也能成為定向運動愛好者進行高效練習的平臺”。
曾獲得過定向越野項目世界杯賽冠軍的郝雙燕認為,像定向運動這種戶外運動,通常在森林、遠郊區等地進行,受天氣和場地因素制約較大,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虛擬運動則不受這些限制。“特別是對孩子們來說,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判斷力、手眼協調能力,而且十分安全。”
虛擬運動是一種結合了虛擬現實(VR)和現實運動的新型運動形式,它通過高科技手段模擬真實運動體驗,為人們提供一種全新的健身和娛樂方式。它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為人們提供了更加靈活多樣的運動選擇。目前,虛擬運動在國內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大眾健身的一種新業態。
在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林顯鵬看來,虛擬運動為健身愛好者帶來了顯著降低體育運動參與門檻的良機。“目前,我國不少地區場地因素仍制約全民健身全面開展,而且新興運動的消費成本對普通家庭來說并不低。虛擬運動幫助人們用更低成本嘗試各種時尚的體育運動,有效規避危險性。”
記者了解到,此前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明確,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將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將超過2500萬臺。政策的支持為虛擬體育發展帶來長期利好,虛擬體育的進一步快速發展可以預見。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也認為,當下虛擬運動在我國還處在發展階段初期,且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年輕群體中。要想讓虛擬運動走入尋常百姓家,需要不斷升級迭代,提供更加輕便、價優且能夠融入更多元場景的運動產品,并培育更多的賽事活動。
北京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舉辦更多類似于虛擬運動會的科技時尚型體育賽事,以線上體驗拉動線下需求為導向,通過吸引不同圈層的群眾持續參與并帶動商圈多業態發展等方式,營造出一個內容豐富、充滿活力的沉浸式、體驗式融合消費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