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共享單車綠色出行、買菜攜帶環保袋、選家電先看“能效等級”指標……如今,綠色低碳、適度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模式已經深深融入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綠色”已然成為消費生活的主打色。
《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8月11日發布,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意見》提出,積極擴大綠色消費。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通過發放消費券、綠色積分等途徑,鼓勵企業采取“以舊換新”等方式,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節水器具、節能灶具、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售后服務保障。鼓勵用戶擴大綠色能源消費。
隨著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綠色環保意識逐漸增強,以運動健身產品、綠色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升級類商品成為消費新增長點。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1.2%、11.3%;高能效等級家電、智能家電銷售實現較快增長。據汽車流通協會統計,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零售量411萬輛,增長33.1%,滲透率達到41.8%。
綠色、低碳產品的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主動選擇。業內專家介紹,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下鄉將帶動千億級規模的市場。
在2024年新能源車下鄉活動首站江蘇常州,現場有50多家車企帶著優惠車型亮相。除了價格優惠,有的企業提供鄉村地區幾年內免費電池體檢,有的提供應急救援等服務,“三電保修”基本已經是“標配”。江蘇省在年內將繼續組織近30場新能源汽車下鄉巡展活動,同步推動充換電服務,新能源汽車承保、理賠、信貸等金融服務,以及維保等售后服務一同下鄉,讓消費者在鄉村購車也能夠享受“一條龍”服務。省內各地方部門也在規劃出臺以舊換新優惠政策,減少用戶購車焦慮與負擔,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讓新能源汽車更好地在鄉鎮“飛馳”。
近期,新能源汽車市場政策利好不斷。不少地區出臺了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從補貼力度看,絕大多數地區按照國家基本標準執行,內蒙古在此基礎上提高一定額度,對報廢置換新能源車最高補貼12000元/輛,燃油車9000元/輛。
執行國家報廢更新補貼的同時,多地還出臺汽車置換補貼。多家車企紛紛加碼“打折”,部分車型最高優惠至半價。廣州、濟南、蘇州等地根據購車類型、新車價格等分檔補貼,額度數千元不等;上海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消費者給予一次性購車補貼,燃油車和純電車每輛分別補貼2800元和1萬元;北京市朝陽區、昌平區、大興區分批次發放汽車消費券,最新批次規模超千萬元。
業內專家表示,對大城市而言,刺激汽車消費是一個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汽車增換購帶來不同的消費需求,新能源化、大型化和高端化是明確趨勢。
目前,我國已有24個地方出臺了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20個地方出臺了家電以舊換新專項文件。商務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277.8萬輛,同比增長27.6%。尤其在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實施后,汽車報廢量迅猛增長。5月份,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同比增長55.6%,6月份同比增長達72.9%,充分體現了消費者對政策的認可和支持。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深化新能源汽車產業交流合作,讓創新科技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意見》提到,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優化政府綠色采購政策,拓展綠色產品采購范圍和規模,適時將碳足跡要求納入政府采購。引導企業執行綠色采購指南,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綠色供應鏈,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轉型。
“綠色消費潛能無限,需要多措并舉激發和釋放消費市場活力。”業內專家指出,相關企業要加大綠色產品研發和生產上的投入力度,以更優質綠色產品供給滿足消費者需求。相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要形成更大合力,在普及綠色消費知識、提升公眾綠色消費意識的同時,也要通過發放綠色消費券、綠色積分兌換、直接補貼等方式持續激活綠色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