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巴南區大江科創城重慶鈴耀汽車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人正全力以赴趕訂單。
人民圖片
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經濟開發區安徽孚禎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和工業機器人在8AT自動變速箱智能化生產流水線上作業。
人民圖片
近期,多省市召開會議,謀劃新一輪穩經濟舉措,列出下半年的重點任務清單,包括加快推進“兩重”“兩新”落地見效、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
密集部署下,下半年地方經濟穩增長路線圖逐漸明晰。
“兩重”“兩新”成重頭戲
所謂“兩重”,就是要發行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設。所謂“兩新”,就是要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為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5月13日,國務院召開支持“兩重”建設部署動員視頻會議,提出要高質量做好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各項工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對“兩新”工作進行部署推進。隨后,各部門相繼出臺了各領域相關政策,各省(區、市)也印發了本地區實施方案,“兩新”工作有條不紊迅速展開。
“兩重”“兩新”帶來了什么?以設備更新為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上半年全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4.8%;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0%,高于制造業投資0.5個百分點。同時,大規模設備更新帶動了相關設備生產較快增長,惠及多個重點行業。
進入下半年,“兩重”“兩新”按下加速鍵。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更大力度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
從各地部署來看,“兩重”“兩新”成為下半年發展的重中之重。多地強調要完善以舊換新補貼細則,搶抓施工黃金期,推動項目盡快開工建設。
天津市提出,用足用好中央政策,抓住“兩重”建設機遇,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遼寧省表示,要搶抓政策機遇,深化改革、敢闖敢試、敢于實踐,以具體項目承接“兩重”“兩新”等政策落地見效,以針對性、精準性政策舉措增強企業獲得感。
河南省明確,要在落實支持“兩重”“兩新”政策上進一步加力,完善配套措施,抓好項目謀劃,更好激發消費和投資潛力。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具有領先優勢和發展潛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大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有力有效支持發展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渠道。
在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看來,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代表著科技創新的前沿方向。通過布局這些產業,可有效引領整個產業體系向更加高端、綠色、智能的方向發展,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增加產品附加值。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多次出現在國家政策文件中。
今年1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引導地方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合理規劃、精準培育和錯位發展未來產業。
不久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從各地部署來看,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成為下半年地方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山西省提出,要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江蘇省明確,推動江蘇制造深度嵌入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領域,支持優勢企業加快發展,培育招引有潛力的新項目,持續壯大領先優勢。
安徽省提出,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一鏈一策”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數字化轉型,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大力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既體現著經濟發展“軟實力”,也為各類經營主體發展提供“硬支撐”。
北京市公布今年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部署60項重點任務;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聚焦5個方面,實施58項舉措;廣東省深圳市首次發布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評價體系……今年以來,多地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密集出臺舉措。
營商環境就是競爭力,而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進一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重慶、安徽等省市在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時均要求,要在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深化改革。
重慶市強調,加大力度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計劃,著力打造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生態圈,落實常態化“三服務”工作,傾情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安徽省提出,抓緊謀劃儲備一批示范性、引領性項目,真情服務客商,加快項目進度,以“一諾千金”的營商環境贏得廣大客商的“一見傾心”。
湖北省表示,深化營商環境、國資國企等領域改革,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堅定不移打好改革攻堅戰。
“地方因地制宜優化營商環境,需要從自身查擺問題,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上深入開展自我革命,聚焦經營主體集中反映的普遍性、深層次問題加快改革步伐,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新動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說。
“優化營商環境,營造什么樣的環境,要跟著‘商’來調整。‘商’在哪里,環境優化就要在哪里?!敝袊鐣茖W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誠認為,地方要結合當地產業來優化營商環境,因地制宜而不是照抄先進地區的條例做法。對于新興產業,更要有針對性,而不是簡單套用傳統經濟的一般做法。
“尤其是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要有針對性的環境優化舉措。隨著技術進步降低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成本,許多意想不到的新市場和生態系統創建了起來,新的商業模式也變得可行。這就需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對新業態新模式中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的問題,及時作出彈性應對?!眲⒄\說。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8月19日 第03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