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便秘會導致直腸癌”這一說法在網上有所流傳,然而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市人民醫院肛腸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許晨提示,便秘本身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臨床癥狀。直腸癌是遺傳、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單純歸咎于便秘并不科學。
便秘是指在多種致病因素作用下,結直腸、肛門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以排便困難、排便量少、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不盡感以及相關不適等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癥狀。
直腸癌發生于乙狀結腸與直腸交界處至齒線(直腸與肛管的分界線),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我國絕大多數直腸癌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上,且男性多于女性,發生部位多在中下段直腸。目前,根據大量的臨床病例及研究,與不便秘的人相比,長期便秘者直腸癌的發病率并沒有提高。
雖然便秘并不能作為導致直腸癌的原因,但直腸癌患者中自述有長期便秘的比例不在少數。在患直腸癌后,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排便困難、排便習慣的改變或大便性狀的改變:排便次數增多、排便費力但難以解出、排便量少、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當腫瘤長到一定的大小時,腸腔狹窄,會導致大便形狀變細、變扁或有溝槽,甚至還會出現黏液便和血便。因此,長期便秘雖然不會導致直腸癌,但卻可能是腸道發出的一種預警信號。當出現持續的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不正常形態的大便時,要盡早就醫。
如果短期內出現便秘癥狀,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嘗試緩解:適當增加攝入膳食纖維和水分;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根據自身狀況進行必要的活動和鍛煉,避免久坐或久蹲;盡量避免熬夜或過度勞累,保持心情愉快,遠離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長期服藥而出現便秘的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換替代藥物以減少便秘的發生。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長期便秘會導致直腸癌”沒有科學依據,但對人體而言,長期便秘是有害健康的,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預防便秘。若改善了生活方式,便秘癥狀仍然沒有緩解或有繼續加重的趨勢,應盡早到醫院的肛腸科或消化科就診,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檢查,并遵醫囑治療。臨床上,輕度便秘患者根據自身便秘類型使用特定藥物進行保守治療即可。部分經保守治療失敗、器質性便秘的患者也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大部分患者在經過規范治療后,便秘癥狀基本上都能得到有效緩解。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