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件敦煌國寶將首相上海。
8月20日,“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新聞發(fā)布會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舉行。本次大展將于2024年9月20日-12月20日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重磅亮相。
“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聚焦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藝術、歷史,以“文物+復刻經典洞窟+壁畫彩塑”為形式,從敦煌研究院調集大批極具代表性、極具稀缺性的一二級珍貴文物及臨本等。其中包括禁止出境文物,以及多件首次赴滬展出文物,并1:1原窟復刻莫高窟經典石窟群,實現觀眾身臨其境的“在上海,看敦煌”。
敦煌文化延續(xù)近兩千年,集建筑、彩塑、壁畫藝術于一身,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歷史延續(xù)最悠久、保存相對完好的歷史遺跡之一,被譽為 “世界最長的沙漠畫廊”和“墻壁上的文化藝術博物館”。
“此次敦煌文化在上海跨越時空的穿越,體現了敦煌與上海之間傳統(tǒng)與現代、歷史與當下文化賡續(xù)的使命。”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元林介紹說,本次展覽將匯集敦煌研究院館藏展品共計168件套,多件重量級國寶文物是首次亮相上海,這將是有史以來敦煌文化藝術展品在上海最全面,最多樣的展出。
其中,敦煌研究院館藏文物中體積最大的《北涼石塔》,見證敦煌文化包容互鑒的莫高窟六字真言碑,證實記錄莫高窟開鑿時間的《圣歷碑》,入選國家寶藏的《歸義軍衙府酒破歷》,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北魏刺繡佛像供養(yǎng)人,均為上海首展。還有國家文物保護項目《藏經洞》數字回歸成果最大規(guī)模全球首展。
市民游客還可在本次大展中欣賞到1:1原窟復刻的敦煌石窟群,包括被稱為“融匯多元的萬神殿”的西魏第285窟、“精美塑像館”盛唐第45窟、被常書鴻先生稱為“最美飛天”的盛唐第320窟、“最美的涅槃佛”中唐第158窟、“描繪入微的千手千眼觀音”元代第3窟和“打開中世紀世界歷史的鑰匙”的第17窟。
1900年,敦煌藏經洞(現莫高窟第17號窟)發(fā)現了漢文、藏文、回鶻文、粟特文、梵文、于闐文、吐火羅文等多種文字的古代遺書及佛畫幡幢等各種文物數萬件。
這一發(fā)現為研究中國、中亞、西亞及歐洲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語言、文學、藝術、科技等提供了數量極其巨大、內容極為豐富的珍貴資料,從而引發(fā)了全球“敦煌學”熱潮。
張元林透露,本次大展還將呈現6件價值珍貴“藏經洞遺書”原件及其復制品。
這次選取的6件文書包括:世界上現存最早標有明確紀年的雕版印刷品《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世界上現存古代星圖中年代最早、星數最多的《全天星圖》,現知最早的紙質抄本歷日《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年歷日》,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圍棋論著《棋經一卷》,我國最早的由國家頒布具有藥典性質的藥學著作《新修本草》,中國最早的水利法典《開元水部式》。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zhí)行館長王一川透露,為了讓市民游客沉浸式享受敦煌文化之旅,本次“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將竭力挖掘敦煌文化中的精髓展品和深度內涵,特設了4個單元,由表及里地給市民游客提供親身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契機。
第一個單元“絲路·敦煌”,展覽從偉大的張騫“鑿空西域”、各國商人“互通有無”開始,多元文化的匯聚,讓敦煌這朵戈壁之花盛放,讓陽關玉門關千古傳唱,讓莫高佛國成為心靈驛站、絲路明珠。
第二單元“石窟·凈土”,是本次大展的重頭戲。1:1原窟復制敦煌極具代表性的6個經典石窟,包括第3窟、第17窟、第45窟、第158窟、第285窟、第320窟,讓觀眾能夠“身體在上海,眼睛在敦煌”,身臨其境地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
第三單元“遇見·藏經洞” 這個板塊展示“中古時期的百科全書”、莫高窟第 17 窟藏經洞,這個 20 世紀人類文化史上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之一,它的發(fā)現與文物流散,以及我們今天為文物數字回歸做的努力。
第四單元“堅守·傳承”。主要展示幾代莫高窟人“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展示敦煌石窟保護工作從“看守式保護——搶救性保護——科學性保護——預防性保護”的發(fā)展歷程。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大展的票價為每張98元,需實名購買。當天下午,主辦方推出的39元的秒殺票,一秒就售罄。
與此同時,上海的文旅企業(yè)也行動起來,利用“何以敦煌藝術大展”在上海舉辦的契機,推出各類主題產品。
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煒介紹說,春秋旅行專門推出了三款高性價比的主題產品,分別是:“九色敦煌.五彩申城”、“江上明月夜,沙洲共此時”、“爍灼明珠,瑰瑋敦煌”,還將與都市觀光車、東方明珠登塔觀光以及“上海之星”游船等產品進行組合,讓文商旅體展全面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