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峽谷景色。
陳勝亞攝
驕陽似火,朋友打來電話約徒步萬佛峽谷游玩消暑。從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城驅車兩個小時,我們來到谷口,只見高山之間,峭壁巨石對峙,參天古樹如綠色屏障,翠竹郁郁蒼蒼,風吹過,樹葉抖動嘩嘩作響,一條清流映著白云蜿蜒前行。
萬佛峽谷位于琊川鎮自然保護區萬佛山省級森林公園之內,該鎮被當地稱為小“魚米之鄉”,盛產的水稻尤為出名。正是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氣溫,讓萬佛山生物種類豐富。
剛下車,一陣撲騰的聲音從樹林深處響起,隨著草葉搖晃,一只金紅色的大鳥拖著長尾翼飛向遠處。“紅腹錦雞,這里常見的一種鳥類,運氣好時,你們還可以看見啄木鳥、大山雀。萬佛山森林覆蓋率70%,資源豐富,有國家級保護樹種香果樹、紅豆杉、楠木,更是各種鳥獸的棲息樂園。”同行人員一邊用竹竿撥打著腳下濃密的野草,一邊介紹著。
舉目望去,峽谷兩岸青山巍峨,陡峻崔嵬;山石嶙峋,層巒疊嶂。陽光灑入山谷,光影交織,水波層層如同金色魚鱗。兩岸原生狀態的植被類型多樣、景觀優美,由慈竹、金竹、水竹、方竹等各種竹林組成長達10余公里的竹林廊帶景觀,構成了峽谷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雙腳踏入溪水,陣陣涼意直躥而上,溪水如魚兒般頑皮地從鞋孔縫里穿進穿出,石塊在腳底起伏。深一腳淺一腳順著淺灘前行了十幾分鐘,山路漸險漸窄,天空被樹木山體遮擋也跟著地形漸漸變窄。步行近20分鐘時,一塊巨大的巖石如臥牛聳然橫陳于眼前,下面有由山谷地形加澗水蓄積而成的水潭,如環月抱石,“牛背”上面已經聚集了一群游客,北京、重慶、四川……從五花八門的方言可以聽出,來客是從五湖四海慕名而來。
峽谷曲折幽長,時而險峻狹窄,時而灘淺山滑,水流潺潺,軟綿細長,又峰轉急流形成大小瀑布,成群瀑布有的如銀練高懸、有的如玉帶飄舞,姿態多樣。溯游行走,微風吹拂,空氣中不時有細小的水珠飛濺撲打在人身上,四周山壁有水流如紗懸掛垂下,地面上長年陰濕形成的苔蘚特別濕滑,讓每一步都是一個挑戰。
萬佛峽谷名聲在外,陸續有人想投資開發,可為了不因過度開發破壞生態環境,鳳岡縣決定寧愿放棄不合適的投資開發,也要以和諧的方式與自然相處。為了保護自然環境,當地村民自發組成環境保護隊對峽谷進行巡邏,義務撿拾垃圾、救助動物,守護萬佛峽谷原生態。這也許就是人類對自然最真摯的愛。
天空越來越暗,抬頭望去,兩山俯身相貼,貴州喀斯特地貌的一線天特征被詮釋得淋漓盡致。水如云煙般從頂上灑下,又砸于石灘,泠泠之聲如樂器演奏。有鳥啼婉轉響于頭頂,一片綠色的瀑布從山頂覆蓋下來,崖壁上厚厚一層苔蘚,如羊毛氈子溫柔地包裹著巖石。在日光的映射下,點點水珠反射出彩虹般的綺麗。
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這綠色幽境,山道轉而開闊,一陣陣水聲巨響傳來,就看見層層疊疊大小巨石,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水流在這里變得兇猛龐大,從斷壁處以不可阻擋之勢奔騰而去,這正是當地人稱為最大挑戰的“壇子殼”。晶瑩垂波之下,巨大的深潭碧綠如鏡,深不見底,水從四面砸下,驚得峽谷雷聲隆隆,鋪天蓋地的水珠濺在石壁上如玉霰瓊雪,紛紛飛灑,又似如綿輕煙,縹緲籠罩。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威懾”下,我的腳忍不住哆嗦發抖,朋友早就期待這一刻,從最高處以鳥的姿態滑翔飛下,良久,我才聽見撲通的聲音,膽怯地伸頭望去,朋友愜意地從潭底浮出,搖晃手臂叫我快快下來。
出了“壇子殼”,水勢漸緩,每個人不由自主跟著水流而行,天空中,陽光白云一層追疊一層,如同孔雀撒開的尾翼,由深至淺逐漸開朗,一條金色的沙灘綿綿延長,清榮峻茂,兩岸間有農家人正推車擺攤賣著時令蔬果、小吃,人間氣象煙火騰騰,讓我恍然:剛才是不小心穿過了云夢之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