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漁時節,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東平漁港千舸競發。 鐘 盛攝
弄潮兒向濤頭立,風起正是揚帆時。去年下半年,廣東省發布《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發展規劃》,陽江市正式成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簡稱珠西都市圈)的重要一員。作為陽江市的東大門,陽東區是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融灣入圈”推動高質量發展是該區的必然選擇。
融灣發展過程中,深藍牧場等優勢資源正加快轉化為經濟動能,營商環境正進行全面優化提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簡稱“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如今,陽東區融灣程度越來越深,高質量發展道路越走越寬。
數據是最好的見證。今年上半年陽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2.35億元,同比增長3.5%。全區完成農業總產值49.68億元,同比增長5.5%;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37億元,同比增長4.8%。
激發藍色產業新動能
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這是沿海居民世代守護的鄉土夢想。陽東區擁有獨特的海洋資源稟賦,海岸線總長130公里,島岸線長5.39公里,海域面積約2286平方公里,坐擁34個管轄海島。
8月,蟹肥魚美,又是一年開漁時節。隨著一聲開漁令下,停靠在陽東區東平鎮國家級中心漁港的一艘艘漁船開足馬力,浩浩蕩蕩地向大海出發,競逐秋天的第一口“鮮”。“經過3個半月的休息,我們懷著滿滿的信心出海,同時也希望各位‘船老大’滿載而歸、魚蝦大汛。”東平鎮漁民期待著收獲說。
陽東區作為陽江市重要的藍色糧倉,區位優勢明顯,港口資源優良,文化底蘊深厚。東平鎮更有“南粵魚倉”之美譽。當前,陽東區以東平漁港經濟區為核心,積極打造陽東區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鏈體系,加快構建“一港六園一基地”,推動深海養殖和岸海島聯動發展。
走進位于陽東區的廣東南灣水產有限公司,在占地1萬平方米的可控式對蝦封閉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車間中,一尾尾對蝦由最開始的小蝦苗成長為活蹦亂跳的肥美大蝦,在水中舞動身姿、自由穿梭。
“對蝦養殖對水的要求較高。養殖池通過抽取海水,經過沉淀、微生物凈化等處理步驟,有效控制其中的亞硝酸鹽、氨氮等影響養殖的因素后才能使用。公司將持續利用好陽東自然資源優勢,努力成為集種苗繁育、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漁業企業。”廣東南灣水產有限公司經理張傳鑲說。
陽東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榮開介紹,該區將圍繞海洋產業園強鏈補鏈延鏈,形成養殖、加工、銷售產業鏈。力爭2025年建設39.56平方公里現代化海洋牧場,2027年擴至77.56平方公里,2032年拓至126.56平方公里,成為全省重要的海水產品交易及精深加工承載地和發展地。
把海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激活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除了做優海洋漁業,陽東區海上能源產業也不斷壯大,集聚更強發展動能。目前,陽東區已建成和在建新能源總裝機容量約1400萬千瓦,全年發電量突破550億千瓦時,產值超200億元。
聚焦深度融灣,陽東區近年來出臺了《關于深度融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1+5”工作方案,正深入實施交通、平臺、產業、機制、環境“五大融灣工程”,加快建設服務大灣區的綠色能源、基礎材料、產業配套、生活用品、休閑旅游等五大基地,著力打造大灣區產業轉移承接地、產業鏈延伸區、產業集群配套首選地。
優化營商環境軟實力
如果說優越的資源稟賦是陽東區“融灣入圈”的制勝法寶,那么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是賦能陽東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8月19日,陽江市舉行《陽江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新聞發布會,通報《條例》的立法背景、制定過程、主要內容以及亮點,介紹陽江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舉措、新利好。據悉,陽江市把今年定為“營商環境年”,以“一號改革工程”的高定位來推動營商環境體制變革和制度重塑。
緊跟陽江市“營商環境年”步伐,陽東區樹牢服務理念,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能,全力打造“全鏈條、全天候、全過程”涉企服務新生態,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吸引更多龍頭企業、優質項目、優秀人才進駐,賦能陽東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日前,位于陽東區的廣東鼎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因發展需要,需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變更,該公司車間主任盤茂華在陽東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通過線上就完成了食品生產許可證變更的事項。
說起這件事,盤茂華對陽東區市場監管局的辦事效率贊不絕口:“通過相關工作人員的指引,添加相關資料并上傳,1個工作日內我就接到了回復。工作人員對我的引導非常到位,我一次性就可以將資料辦完,對他們的工作非常滿意!”
據了解,陽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把“為群眾辦實事、為企業解難題”融入常態化工作,優化登記審批、強化監管執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有效助力企業發展。
同時,陽東區全面推行“網上辦、掌上辦、寄遞辦、預約辦”,大力推進陽江市“陽光通”智能辦照系統落地,開辦企業一網通辦平臺,拓寬商事主體線上辦理商事登記渠道,實現商事登記注冊事項“一次采集、一步辦結”“零見面”“無紙化”,以及營業執照“秒批秒取”。
打造綠美宜居新城鄉
位于陽東區的那龍河碧道沿線都市休閑項目——美的濕地公園營地,是陽東區今年最新打造的城市公園。白天欣賞風景,在草坪旁靜坐發呆,“公園20分鐘效應”讓市民、游客身心得到全方位療愈;夜晚則是一番“熱辣滾燙”的休閑生活場景,燒烤、咖啡、精釀休閑吧等充滿煙火氣的“潮鋪”形成矩陣,點燃都市夜晚的熱情……
美的濕地公園營地是一座集文化、觀光、休閑、科普和健身于一體的城市濱水濕地公園,占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其中包括約6萬平方米的紅樹林區域。公園規劃了“一軸、兩環、五園”等特色景點,還設有書吧、咖啡店、露營地、燒烤區、兒童游樂區和籃球場等設施,深受群眾歡迎。
打造都市休閑公園只是陽東區堅持“宜居立區”的縮影。近年來,陽東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目前,該區林地面積約122萬畝,森林覆蓋率53.6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近31平方米。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的幸福場景逐漸成為陽東居民的生活日常。
近日,陽東區深入推進“綠美陽江、宜居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區內11個鎮全面動員、181個村(社區)多點開花,統籌開展危破房整治和城鄉綠化美化工作,涌現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
陽東區雅韶鎮笏朝村是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近年來,雅韶鎮以典型村及培育對象為整治樣板,指導其他村(社區)在整治后分類施策、就地取材,提升美化人居環境。
雅韶鎮副鎮長區嘉敏介紹,笏朝村以綠美鄉村為契機,將池塘的古榕樹重新修剪,整理周邊的閑置土地后,鋪設了步道,并把清拆的石板鋪設了小碼頭。村民們看到古榕樹“變樣”后,紛紛贊不絕口。不少村外老年人都聞訊過來看“許愿樹”,順便品嘗笏朝美食。同時,笏朝村還巧妙變廢為寶,將清拆的青磚、紅磚等廢舊材料改造成小公園凳子、圍墻;利用石塊劃分菜園,在菜園舊水缸種上芋頭和銅錢草進行造景,體現生態環保生活理念。
“目前,城鄉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提升行動已覆蓋全區,包括對人居環境整治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摸排、建立問題臺賬等。”陽東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本輪整治提升行動中,陽東區迅速響應、科學部署,制定區、鎮兩級實施方案,組織全區單位部門和黨員干部支持助力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下一步,陽東區將繼續嚴格按照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的部署,錨定目標,壓實工作責任,進一步加強支持保障,突出整治重點,全力以赴抓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8月26日 第10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