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在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進程中,廣東各行各業涌現出一大批實干奮斗先進典型。即日起,羊城晚報推出“奮斗出新彩實干創未來”系列報道,走進這些典型人物的工作生活,記錄他們堅守崗位、實干奮斗、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以饗讀者。
羊城晚報記者林清清通訊員陳佳佳
奮斗者說
我們只管一步一腳印,抓機遇、真實干,每個人都是行動派、奮斗者
為醫,要日復一日腳踏實地為每一位病人盡心診治,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科研,要嚴謹要創新,讓中醫藥一步一腳印走好現代化國際化之路。
“我們要抓住每個機遇‘真實干’。”對于實干精神,被老百姓親切稱為“德叔”的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認為,“每一個奮斗著的普通人都是實干踐行者。”
務實為醫
“還記得我們10年前的約定嗎?你90歲生日時,我要請你飲茶呀。”8月21日,記者跟著德叔出診,德叔見到來復診的邢伯伯,先微笑著和邢伯伯握手,隨后認真把脈。
今年87歲的邢伯伯,從北京遠赴廣州尋醫,跟隨德叔治療已經快12年。“慢阻肺加上血型特殊的遺傳性疾病,爸爸多次面臨病危。來找張教授時,爸爸每天必須吃6片激素,最瘦時才34公斤。張教授的藥方真是精簡見效,每劑不超過35元,卻往往一兩劑就見效。現在爸爸每天只用吃1片激素,而且每天散步鍛煉,我們又回到了正常生活。”邢伯伯的女兒邢莉是北京人,現在常住廣州,一家人日常用德叔的湯方食療,都成了中醫“鐵粉”。
邢伯伯還積極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每天的康復訓練視頻,他中氣十足地說:“我以前是個飛行員,我一定要努力恢復,用最好狀態與張院長赴約。”
德叔則向記者表示:“患者說‘德叔,我好了,謝謝你’時,是我感到生命最有價值、最有職業成就感的時刻。”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最美醫生”“南粵楷模”……作為全國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的張忠德身披諸多榮譽,但還是最喜歡被老百姓稱作“德叔”,因為這是在日復一日地為病人診治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互信。為每一位病人盡心看好病,找到最佳診療方案,就是他最日常的“實干鏡頭”。
廣東省中醫院醫務處處長陳志霞說,盡管公務繁忙,德叔仍堅持每周最少出診2次。一個下午的門診,常常要從下午1時看到晚上七八時,“很多外地患者知道一個細節,每次出診前,德叔會提前一個半小時到診室‘加班’,因為他說外地患者到廣州就診奔波不易,要提前把他們安排好,讓他們盡量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在廣州的就診。”
嚴謹科研
“中醫藥要走向世界,臨床療效是硬道理。”張忠德說,越來越多人感受到中醫的“奇妙”,但還需要有人用“現代話”把中醫藥闡述好。
用循證醫學的話語體系做中醫藥現代化科研,提供中西醫深度融合模板,讓中醫藥走上現代化國際化之路,就是一條務實創新之路。
近年來,廣東省中醫院積極開展與世界頂尖高校、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例如,與瑞典、澳大利亞、荷蘭、德國的數家醫學院、醫學研究機構,進行中醫藥復方研究、中醫優勢病種的治療機制研究、中藥創新藥轉化研究等;作為發起單位之一,與香港中文大學等院校機構組建“一帶一路”中醫藥聯盟。
創新意味著要突破舊的框架桎梏。在香港的醫療體系中,原先并沒有中醫師能進入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張忠德通過實干出實效,把中西醫融合診療模式帶到香港;2022年啟動的中醫訪問學者高級人才交流計劃,如今第六批出發在即;香港首家中醫醫院明年年底開業,廣東省中醫院與香港醫院管理局簽約深度合作,聯合啟動“大灣區進階中醫臨床培訓計劃”,為香港8年以上高年資中醫師提供2年的中西醫協作進修培訓,并在中醫臨床、科研創新等方面進行廣泛深度合作。
“我們要把中醫藥‘特色’轉變成中醫藥‘優勢’,這既需要創新融合,更需要嚴謹務實。”張忠德介紹,在一系列以成果為導向的科研體系建設下,通過國家醫學中心、全國證候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平臺建設,科研結出碩果。廣東省中醫院連續6年蟬聯全國中醫醫院科技量值第一名,2023年度中國醫院創新轉化排行榜中,位列全國中醫醫院第一,在全國所有醫院中位列第19,在廣東所有醫院中排名第一。
“燈不亮就點亮,路不平就鋪平。”務實的嶺南人行事向來如此。張忠德說:“我們只管一步一腳印,抓機遇、真實干,每個人都是行動派、奮斗者。”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