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島白鷺灣。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日前,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46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評審,將包括遼寧大連蛇島—老鐵山候鳥棲息地在內的我國5處重要候鳥棲息地擴展納入,并在世界遺產公約名錄中正式采用“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之名。
面對申遺這場“生態大考”,大連市通過大力提升整座城市生態建設水準,讓大連成為全球候鳥遷徙重要的棲息地和中轉站。
形成非常特殊的島嶼生態系統
據了解,遼寧大連蛇島—老鐵山候鳥棲息地位于大連市旅順口區,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遺產地包括九頭山和蛇島兩個部分,總面積約1909.35公頃。
自然保護區地處我國遼東半島的最南端,自然地理位置特殊,生態環境復雜,生物多樣性豐富。
保護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區內記錄的維野生維管束植物有114科759種;鳥類22目67科375種;昆蟲有13目121科375屬463種;海濱無脊椎動物8門15綱245種;魚類有52科114種;兩棲動物有1目3科4種;爬行動物有2目9科17種;哺乳動物有13科24種。其中屬于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21種,包括東方白鸛、黑鸛、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白鶴、丹頂鶴、白頭鶴、黃嘴白鷺、黑臉琵鷺、黃胸鹀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鳥類65種,有海鸕鶿、鳳頭峰鷹、白尾鷂、長耳鸮、紅脅繡眼鳥等。
值得關注的是,老鐵山的鳥類絕大部分是候鳥,約占全部鳥類的90%以上,冬候鳥和夏候鳥的種類也比較少,大部分是旅鳥,只是途經老鐵山。
充足的食物和渤海海峽最短飛躍路線的地形優勢,使得遼寧大連蛇島—老鐵山候鳥棲息地提名地成為大量遷徙猛禽南遷越冬地的首選,被譽為“鳥棧”。
每到秋季,它們或跨越渤海海峽,或沿渤海海岸線南遷,有來自西伯利亞、蒙古草原和我國東北的近300種上千萬只候鳥經此遷徙,每日猛禽監測個體數可達1000只以上。
蛇島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物種黃嘴白鷺為代表的珍稀水鳥繁殖地;還是近2萬條蛇島蝮的唯一棲息地。
據悉,蛇島蝮隸屬于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蝰科、蝮亞科、亞洲蝮屬,是大連蛇島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由于分布范圍極其狹小,數量稀少,被列為《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1998)中的易危物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2004)中的極危物種,還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蛇島蝮僅以每年春秋遷徙經過蛇島的小型鳥類作為主要食物來源,而猛禽在遷徙途中,也會捕食蛇島蝮作為食物,形成了這一非常特殊的島嶼生態系統。
交出申遺精彩答卷
早在2019年,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江蘇鹽城)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國政府在世界遺產大會上承諾推進系統性保護,將候鳥遷飛通道的其他重要棲息地納入第二期世遺申報工作。
2020年,國家林草局下發文件,將包括大連中蛇島—老鐵山候鳥棲息地在內的4省市11處候鳥棲息地列入申報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
從國家到地方,都高度重視此次申遺工作。大連市在省內率先完成申遺文本材料編制報送,同時全面對標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要求,在市規劃展示中心建設了申遺展廳,開展了候鳥棲息地管理能力提升項目、生態修復等工程建設,進一步提升大連市候鳥棲息地保護管理能力。
“大連要把申遺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兩先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全省領先、全國爭先、全球創先’的標準加快推動各項工作。”大連市委副書記、市長陳紹旺曾多次強調,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世界遺產成為大連、遼寧的驕傲。
不斷提升“后申遺時代”保護和管理水平
申遺成功,“家底”變成“焦點”,對于大連自然保護地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申遺成功將促使大連市進一步系統性保護濕地、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等寶貴資源,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題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同時將進一步加強“后申遺時代”的保護和管理。
大連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大連市將提高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能力和水平,對遺產地開展勘界立標、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建設、關鍵棲息地修復、鳥類調查監測能力提升、人鳥友好行動等工作,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爭取國際合作。
大連市還將持續宣傳好世界自然遺產價值,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共同推進候鳥棲息地區域高質量發展。
同時,加強自然保護地、濕地、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的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推進《大連市濕地保護條例》立法,加快《大連市濕地保護規劃(2021—2035年)》報批,強化分級分類分區管控;還將進一步強化執法監督,加強候鳥重要遷飛通道保護工作,提升區域性鳥類協同保護救助能力。
遼寧大連蛇島—老鐵山候鳥棲息地走上世界大舞臺,成為全人類共同呵護的瑰寶,如何進一步提升大連在全國、全世界范圍的知名度、美譽度,從而對大連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有關專家表示,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是以實際的保護成果接受國內和國際社會的監督,從而推動城市產業轉型,開創了城市生態主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格局。并且更有利于自然生態保護和保護地能力建設,科學完整地為當代、更為子孫后代保留這些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珍貴的歷史遺存。
此次遼寧大連蛇島—老鐵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城市產業轉型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格局,可以極大提升城市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生態旅游業的發展。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8月26日 第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