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体育生自慰xxx,宝贝腿往外打开一点就不疼了,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护士洗澡被狂躁a片在线观看

您的位置:首頁 > 旅游

被“學林”支起的清涼山

2024年08月30日 16:32:14 來源:解放日報

金陵城西有座清涼山,山下有座掃葉樓,為明末“金陵八家”之首龔賢(字半千)的隱居終老之地。龔賢于此“葺半畝園,栽花種竹”,過著授徒課業、鬻畫賣字的生活。世人常以“黑白”論龔賢,“白”指龔賢簡筆一路山水畫,皴、色皆很少用,固有以線為骨、計白當黑之優長,但這并非龔賢的“主打產品”。代表他最高水平的還是“黑龔”一路積墨山水,作品凝重渾厚,氣象高華。近現代擅用積墨的大家黃賓虹、李可染無不從“黑龔”取法遂有大成。

我曾多次去南京,卻從未去過清涼山,直到前不久,在去滁州的高速路上臨時決定拐道去清涼山補缺。到達目的地,眼前是牌坊式三拱門,中鏤“清涼山”三字為龔賢集字。有“石頭城遺跡”“崇正書院遺址”等碑示置列大門左側。一進山門,即瞥見掃葉樓舊址,樓前有臺階數十級,落葉鋪道,仿佛好久未“掃葉”。仰頭見一翠竹、棕櫚和松樹夾道的圓拱門,上刻“古掃葉樓”。一面以龔賢山水畫浮雕為背景的墻體前立其全身石像一尊,為整塊太湖石雕成,手法抽象,不求形似卻也傳神。再經一道菱形門,便進入掃葉樓靠里的位置了。

從掃葉樓下來,即去古崇正書院。書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后毀建多次,目下為1980年重修。“崇正”二字取文天祥“天地有正氣”之意,為明朝中后期一座著名書院,曾培養出不少人才。倘只能舉一位書院的“杰出校友”,則非南京首位狀元、泰州學派(由王陽明弟子王艮創立)思想家焦竑莫屬。焦竑23歲拜書院創始人、學者耿定向為師,志始有定,后學業有成,被授書院學長,開始登臺講學。耿定向推崇儒家正統學說,因晚明“陽明心學”出現分化,對既有儒學體系構成嚴峻挑戰,耿定向遂把崇正書院設為踐行“崇正學,迪正道”的辦學場所。

龔賢、焦竑隔代約80年,前者為明末清初大畫家,后者是明朝中葉大學者,曾于清涼山留跡或長住。但這并非本文動筆的主因,我通過此次過訪,結合對二人詩文、書畫和傳記的讀覽心得,發覺于“為人”和“交游”方面,二者皆有不拘格套、胸襟坦蕩的神似之處。況且,由他們牽帶出來的與清涼山結緣的精英人物著實不少,雖不可勝覽,卻是可以記上幾筆的。

明亡之際,龔賢的文人氣節雖為復社(明末政治、文學團體)看重,但復社還是因龔賢的交友而拒不接受其入社。龔賢和同門師兄楊文驄為好友,楊文驄的妹夫馬士英名聲極差,為南明弘光朝首輔。龔賢既與楊文驄交好,又見馬士英畫得一手好畫,遂不惡之。或有人要問:龔賢此舉有否政治投機或攀附權貴的可能?我以為無此可能。何以見得?不妨讀龔賢《云峰圖》上的題詩:“晚年酷愛兩貴州(楊文驄、馬士英均為貴州人),筆聲墨態能歌舞”,落款“甲寅年”,即1674年。此時距馬士英死去已多年,對他的評價早已蓋棺論定,龔賢卻絲毫不避諱曾與馬士英過從,還對“兩貴州”的畫贊不絕口。或許龔賢看人的眼光不夠老辣,但他不矯飾、不虛偽,更不“因人廢畫”,足見其心地單純。

再談談龔賢和孔尚任的結交。隱居清涼山的20年,龔賢除畫畫、授課外還對清初的文學作出過貢獻,主要體現在孔尚任寫《桃花扇》這件事上。寫這部傳奇劇本之初,孔尚任各方面都準備不足,因他所著力表現的時代背景已過去半個世紀,故事發生時孔尚任尚年幼,未曾在南京生活過,對相關人物均不熟悉。而孔尚任心氣很高,抱持“有憑有據、實事實人、確考時地、全無假借”的寫作宗旨,力圖再現當年的歷史風云,所以只能“四處跑素材”,尋訪明末遺民和相關知情人。

龔賢曾于1687年參加過孔尚任召集的“春江詩社”活動,對孔尚任一向抱有好感。所以,當孔尚任提出要到清涼山“采訪”他時,一向與人落落寡合的龔賢欣然應允。據載,這對忘年交(龔賢年長孔尚任30歲)進行了長時間交談,龔賢把所知所歷的一切娓娓道出,一直聊到天擦黑孔尚任才依依作別。那這次“采訪”對《桃花扇》的完稿起到什么作用?我以為,一是“楊龍友”這個人物是其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這應大半歸功于龔賢;二是明亡前的復社往事、秦淮風月、各色人等,龔賢皆爛熟于胸,這對孔尚任的寫作大有裨益。

不想經此一別,二人卻成生死之交。龔賢這位“百苦無一樂,到老尚謀生”的底層文人畫家,橫遭當地土豪強索字畫而一病不起,不久便含恨九泉。龔賢窮苦,喪事葬資均無著落,重情重義的孔尚任遂出面為之“經理后事,撫其孤子,收其遺書”,遺柩歸葬龔賢故鄉昆山,令“一時故老,皆感高義,泣下沾巾”。

前文提到,焦竑屬泰州學派學者,他篤信李贄(號卓吾,亦屬泰州學派再傳弟子,曾接受邀請于清涼山講學)學說。焦竑中狀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后因直言犯忌被彈劾。他雖喜結交,能推心置腹者唯有被時人目為“異端之尤”的李贄。李贄批判程朱理學,揭露假道學的虛偽,樹敵頗多。后被萬歷皇帝下令逮捕,獄中他以一把剃刀自盡。

焦竑中舉人時與李贄相識,他們常在一起促膝共談、切磋學問,引彼此為知己,結為終身摯友。后來李贄辭官,常與人發生學術爭論,身邊幾無同聲氣的學術伙伴,唯焦竑不避嫌疑,不怕受連累,跳將出來支持李贄。尤為難得的是,在李贄眼里焦竑之師耿定向的學術是偽道學,李贄還公開了寫給耿定向的七封信,對其不留情面地加以批駁,震動了當時的思想界。這讓焦竑處于十分為難的境地,一為當下知己,一為昔日恩師,倘言不由衷游離學術本位,或在人情世故上“攪個稀泥”,極可能開罪雙方。可焦竑一點沒猶豫,在耿定向對他發出“勿為異端所惑”的警示后,依然堅定地站在“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的立場上,公開宣稱“篤信卓吾之學,以為未必為圣人,可肩一狂字,坐圣門第二席”,這是何等率直的性情、坦蕩的人格!

李贄勤于著述卻刻不起書,焦竑為之籌集經費,刻成數十卷并作序推廣。而李贄不愿示人的著作,也都先交焦竑過目。從這一點即可看出,被人視為傲誕不羈、目空一切的李贄,對于有情有心之人也能做到以禮相待、以誠相處。最能說明問題的是,李贄生前安排后事,特意交代墓碑須由焦竑題字。他死后,焦竑遂其愿,書“李卓吾先生之墓”勒碑。

這里還要提及焦竑的學生徐光啟,他也曾到清涼山講過學。徐光啟19歲考上秀才后5次鄉試不中,所幸他的第6次考試得遇命中貴人——副主考焦竑。只是不經意地從初審淘汰的考卷里,抽出徐光啟的卷子重閱,焦竑便擊節賞嘆“此名世大儒無疑也”,當即力排眾議,拔徐光啟為頭名解元。可見焦竑的獨愛真理、不徇私情、慧眼識珠,實屬難能可貴的知識分子品質。

龔賢曾在文中寫道:“清涼山上有臺,亦名清涼臺。登臺而觀,大江橫于前,鐘阜橫于后。”是啊!倘登高覽勝,物情勝景,六朝風月,一時齊襲眼底。而與之相對應的是,除這些名士外,湯顯祖、袁宏道、馮桂芬等名家也曾于清涼山各書院參與講學或研討活動。每每想起他們曾嘯傲于斯而致云合聲應,我對清涼山的觀感,遂不限于“山林”,而以一片茂密的“學林”看待之。

責任編輯:張阿嬙
  • 清涼山
  • 學林
歡迎關注中國城市報微信號
分享到: 

關于我們

城市服務

報社業務


網站備案號:京ICP備15005404號-4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39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90005 舉報郵箱: 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郵編 100733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沈丘县| 闻喜县| 启东市| 治县。| 重庆市| 龙陵县| 金湖县| 包头市| 宣武区| 柘城县| 新和县| 彰化市| 保靖县| 隆德县| 依兰县| 吉隆县| 曲沃县| 宁河县| 泉州市| 白玉县| 巴里| 甘谷县| 安达市| 重庆市| 思茅市| 武威市| 嵩明县| 称多县| 甘孜县| 陇南市| 凤山县| 安龙县| 德江县| 德钦县| 监利县| 洞口县| 安陆市| 肥城市| 武宁县|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