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價攀升,不少人通過購買黃金投資理財,但也有不法分子通過黃金交易來隱藏、轉移電信網絡詐騙得來的非法資金,“洗白”贓款。近日,河南省溫縣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以電信網絡詐騙錢款購買黃金的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
據介紹,該團伙通過在網絡平臺上發布招聘兼職信息,所招聘人員按照上線的指示下載指定的軟件,進入購買黃金用以洗錢的社交群。社交群內,群主對所有人員進行詳細分工,人員之間互不相見,分階段作案。在不法行為實施中,群主在群里隨機指定一個縣區,安排1號人員隨機選擇金店購買黃金,購買成功后將黃金交給2號人員,2號人員再將黃金交給3號人員,或直接將黃金放到指定的地方由3號人員拿到黃金后繼續轉移。在整個過程中,所有參與人員溝通聯系均通過社交群,購買黃金結束,所有人員立即離開作案縣區,出行均由群內人員為其打車。
溫縣人民檢察院指控,今年5月,被告人張某在明知上線轉來的錢財為違法犯罪所得的情況下,仍按照上線的指示,到某黃金店購買黃金,通過社交群向上線提供金店的銀行卡及支付寶等收款二維碼,使用16萬余元贓款購買黃金,后將黃金轉移給被告人王某,王某收到黃金后將其轉移。
溫縣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被告人王某、張某以非法獲利為目的,明知是犯罪所得仍要轉移,情節嚴重,應當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追究其刑事責任,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分別判處王某、張某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承辦法官提醒,不法分子的行為不僅給被害人帶來巨額財產損失,而且導致金店的銀行卡在接收轉賬后因破案需要會短時間內被凍結,影響金店的正常經營。這些不法分子在購買黃金時佩戴口罩、墨鏡進行偽裝,虛構“大款”身份,專門挑選金磚等大克數黃金,讓人感覺出手闊綽,但在付款時卻又依賴他人轉賬支付,需要等待一定時間,與其身份不符。這些異常情況雖引起部分銷售人員的懷疑,但為了售出黃金,對相關情況未能重視,導致不法分子輕松“洗白”贓款。行業經營者對此應提高警惕。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