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來到廣東新會,探訪了民國名人梁啟超位于新會茶坑村的故居。走訪鄰近的天馬村時,巴金偶遇一棵大榕樹,那里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小鳥。傍晚時分,百鳥歸巢,情景令巴金陶醉,他因而寫下了《鳥的天堂》。
如今,在江門市新會區中心城區南部,梁啟超故居與大榕樹已被建設成集休閑觀光、歷史人文、生態保育、科普研學于一體的文化旅游景區——啟超故里·小鳥天堂文化旅游區。
故居中細品“啟超文化”
梁啟超故居紀念館位于茶坑村內,正處于新會有名的“文塔”凌云塔之下。故居建于清光緒年間,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書室、回廊等建筑組成。1996年,國務院公布梁啟超故居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紀念梁啟超先生,當地在故居旁增添了梁啟超立像與陳列室。立像一手叉腰,一手緊握書卷,目光堅毅執著,作深思狀,再現了梁啟超憂國憂民、不斷探索救國之路的愛國主義精神;陳列室內則存放著梁啟超部分珍貴的遺物、著作,并展出梁啟超生平照片,播放梁啟超生平事跡紀錄片。在2001年,當地又建成梁啟超故居紀念館。紀念館內以時間線形式,全景展現梁啟超先生的愛國情懷、學術成就以及優良家風。
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車后,梁啟超故居紀念館接待了大量珠江口東岸城市游客,其中不少人是第一次參觀梁啟超故居紀念館。深圳游客凌先生說:“之前我只是聽說梁啟超是新會人,來到這里參觀之后才發現,梁啟超家族背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據悉,江門還在梁啟超故居設立新華悅讀空間“無負今日”書房,展示梁啟超的手稿墨跡、書法作品、報刊文章、書籍文稿等珍貴文獻以及超300種、1000多冊梁啟超版本書籍,還有以啟超文化為主題的僑鄉文創產品,讓游客們在旅游中領略到不一樣的僑鄉文化。
“天堂”里領略生態之美
在距離梁啟超故居紀念館不遠處的天馬村,“小鳥天堂”已經成為當地最亮麗的名片。
根據天馬村陳氏族譜記載,400多年前,陳氏家族到此聚居。1618年,天馬村人口增多,生活用水不足,村民們便在村前挖了一條河,稱“天馬河”。為抵御水患,村民們在河心沉船造“墩”擋水,完工時,有位村民順手把一根榕樹枝插在了壘起的“土墩”上。榕枝落地生根,不知不覺間長成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榕樹,并引來成千上萬的鳥兒棲息繁衍,天馬村人稱其為“羅星墩”。數百年來,一代代天馬村民組成了護鳥隊,讓這棵大榕樹一木成林,面積不斷擴大,常年在這里棲息的候鳥超過一萬只。時至今日,“羅星墩”因巴金散文的“神來一筆”,成為了“小鳥天堂”。
人鳥共生400年,“小鳥天堂”早已成為當地人極力呵護的生態瑰寶。新會在1998年頒布了《保護小鳥天堂雀鳥暫行管理辦法》,將行政區域全境列為禁獵區,同時頒布相關地方行政規定,讓附近工業化設施搬離園區;2017年,建設中的江湛鐵路為了不打擾800米外“小鳥天堂”的鳥兒們,特意建設了一道長達兩公里的全封閉“聲屏障”,讓鳥兒們免受列車經過時的噪聲滋擾;近年來,當地大力整治周邊水體、修復河道生態,讓“小鳥天堂”的生物多樣性逐漸穩定。
2021年,“小鳥天堂”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記者了解到,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內保留著小鳥天堂景區,游客們可通過游船近距離感受這里的和諧生態。
當地把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作為重要的生態安全宣傳教育資源。2024年4月,江門市首個生態安全宣傳教育實踐基地在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落成。通過參觀、研學,游客和學生在這里能夠深切感受到生態之美、生物多樣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