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和多家在線旅游平臺發布的報告,今年中秋雖然是夾在暑期與國慶長假之間的“出游淡季”,但文旅產品預訂量仍超年內其他為期3天的小長假。其中,年輕人縣城“追月”帶動多地文旅訂單翻倍,再次成為亮點。
所謂縣城“追月”,指的是和涌向熱門景區的趨勢相反,游客紛紛前往一些被視為小眾旅游目的地的城鎮、縣域,也就是近年來常說的“反向旅游”。反向旅游不是第一次出圈,今年“五一”假期,反向旅游就已經引發了相當多的關注,據統計,當時國內有數十個三線以下小城市,五一期間酒店的預訂熱度同比翻倍。
中秋旅游數據同樣亮眼。據統計,9月以來,福建長汀縣五星/奢華酒店訂單量增速為1400%,江西奉新縣訂單量增速為1200%,河南中牟縣訂單量增速為1150%,宜春市中秋節期間的文旅訂單量同比上漲326.9%,廣東“惠州雙月灣民宿”為關鍵詞的點評搜索量同比上漲227.2%,等等。
反向旅游的爆火,是人們對傳統旅游敘事的“反叛”,也是旅游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人們見慣了知名的景區,也厭倦了人擠人的體驗,相反開始尋找那些小眾、人少、景致更加特別、體驗更加休閑的地方。由此,人們紛紛開啟了搜索模式,通過各種社交平臺去定位、發掘這些旅游目的地,在旅行社的“推薦線路”之外,重新奪回自己對假期休閑的掌控。
從更大的層面看,反向旅游其實也有重塑經濟格局的作用。對于很多在“旅游熱門目的地”之外的地方來說,它們終于獲得了被“看見”的機會,反向旅游的熱情,其實給當地帶來了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門印發了《關于促進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以鄉村民宿開發為紐帶,開展多元業態經營,拓展共享農業、手工制造、特色文化體驗、農副產品加工、電商物流等綜合業態,打造鄉村旅游綜合體,有效發揮帶動效應。這些都和反向旅游息息相關,人們紛紛奔赴反向旅游,對鄉村振興、區域平衡等都有著非常直接的作用和意義。
當然,不可忽視的是,反向旅游的“潑天”流量雖來時洶涌,但城鎮、縣域是否能穩穩接住,還有待觀察。在這兩天,一篇題為《中秋去縣城旅游的人已經后悔了》的網文,開始在網絡上流傳,一些體驗不佳的網帖,也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仔細看這些吐槽,槽點大多集中在一些縣城、鄉鎮的旅游市場不規范,部分商鋪、設施收費標準不清,熱門景點垃圾較多等。從中人們大概也能窺見反向旅游的另一面——在突如其來的人流量面前,很多小城的接待能力和旅游環境,還沒有完全整備到位,由此出現了一些適應困難。
這對于那些試圖接住反向旅游熱度的地方來說是個提醒。流量雖然洶涌,但同樣來去迅速。如果希望能夠長久地吸引游客,能夠借助這個機會實現當地旅游產業的根本性轉變,那么就應當有作大文章的準備,著眼于長遠,整體提升旅游的軟硬件,真正地擦亮當地的旅游招牌。
無論如何,反向旅游都是一個令人欣喜的趨勢:人們的旅游選擇更加多元,國內的旅游產業進一步細化,更多的地方將有機會分享旅游消費的紅利。也希望被反向旅游所圈出的地方,能夠不辜負這份期待,用優美的景致、優質的服務,回報對自己投以信任票的游客,為中國的旅游地圖添加一個個新坐標。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