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圣母院》再度唱響上海文化廣場。 (上海文化廣場供圖) 本報訊(記者宣晶)一座歷經千年的宏偉建筑,一部世界聞名的文學巨著,一臺享譽全球的法語音樂劇傳奇。昨晚,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圣母院》唱響上海文化廣場,開啟連續(xù)18場演出。該劇改編自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巨著,此前曾數次登上申城舞臺,締造法語音樂劇的高光時刻。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年初,《巴黎圣母院》首登央視春晚舞臺,法語音樂劇演員安杰洛·德爾·維奇奧、吉安·馬可·夏雷提和索拉爾與中國歌唱家們攜手,帶來一曲中法雙語的《美人》。“《巴黎圣母院》是連接中法兩國文化的橋梁,是對愛、美和人性的贊歌。”制作人尼古拉·塔拉爾說。
《巴黎圣母院》以其自身的熠熠光彩,證明著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能夠跨越時代、文化和地域,歷久彌新。該劇由歐美樂界頂尖才子呂克·普拉蒙東作詞,理查德·科西昂特作曲,1998年9月首演于巴黎議會宮。由此,《巴黎圣母院》一舉完成從名著到名劇的華麗轉身,至今已熱演26年,并衍生出英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10個語言版本,吸引全球超1600萬名觀眾。
作為“一唱到底”式音樂劇的代表作之一,《巴黎圣母院》曾被譽為“最好聽的音樂劇”。劇中沒有對白,劇情皆由50余首歌曲的演繹串聯呈現,打造出《大教堂時代》《美人》《波西米亞少女》《再為我跳支舞》等眾多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該劇在基本音樂劇框架中融入大量流行音樂元素,巧妙地將美聲唱法和搖滾樂有機聯系起來,極具視覺效果的舞臺背景和盡情投入的表演與之完美結合,兼具歷史縱深感與現代性。
打造經典金曲之余,《巴黎圣母院》創(chuàng)新“唱跳分離”“以歌帶戲”等模式,引領了大部分法語音樂劇的制作和運營方式。其中最為經典的曲目《美人》先聲奪人,首演前在電臺連續(xù)熱播三個月,一度占領法國各大音樂榜單,為《巴黎圣母院》打開了成功之門。
此前,《巴黎圣母院》多次登上上海文化廣場的舞臺。2019年7月與2020年1月,20周年紀念版的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圣母院》在滬演出,兩輪40場演出共計吸引觀眾72447人次,場場爆滿。今年9月,《巴黎圣母院》闊別五年再度歸來,18場演出開票即售罄。明年1月,《巴黎圣母院》作為2024年末演出季壓軸之作歸來,將迎來該劇在上海文化廣場的第100場演出。
近年來,《羅密歐與朱麗葉》《搖滾莫扎特》《搖滾紅與黑》《唐璜》等多部法語音樂劇佳作在申城的舞臺之上煥發(fā)出全新光華。多年來,助推著法語音樂劇在中國一路飄紅的上海文化廣場,亦成為法語音樂劇在中國發(fā)展的親歷者與見證者,開啟一扇中法文化交流之窗。在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看來,法語音樂劇在世界音樂劇版圖中是獨樹一幟的存在。體育館演出的模式,促成了法語音樂劇“偏重歌曲,弱化敘事”的風格,而法國的文學底蘊,又賦予了它如詩般的辭藻和哲思的意境,而這恰好與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核心審美異曲同工,“法國與中國像找到知音一樣找到了彼此”。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