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黃河之上,中山鐵橋歷經(jīng)百年沖刷,依舊傲然挺立。雖是初秋,但橋上吹過的風已有些寒冷,橋身的天灰色和甘肅蘭州此時節(jié)的氣候很對位,有點冷。多年來鐵橋早已熟稔蘭州的“脾性”,成為這座西北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標。
蘭州發(fā)展的見證者
中山鐵橋始建于1908年,1909年通車運行。在近代歷史上,它最初的顏色是橘紅色,抗戰(zhàn)時期,為避免被日軍炸毀,改為了天灰色。從此,百年老橋以它獨特的色彩和身姿跨越黃河之上,并以它為中心,帶動蘭州中心地段的發(fā)展。
鐵橋北面,是白塔山。“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趙樸初的詩句是對鐵橋與白塔交相輝映、互為聯(lián)系的最好描述。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鐵橋北面、白塔山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1月,白塔山隧道雙向貫通,蘭州市政府利用鐵橋北廣場謀劃實施了金城關黃河文化旅游街區(qū),金城關、白塔山、鐵橋被整體帶動,形成了集文化、旅游、休閑于一體的文旅景點。暑假,丈夫的同學一家從西安來蘭州,特地來到鐵橋拍照留念。不僅僅是蘭州人,在外地人眼中,鐵橋也已是最能代表蘭州的歷史遺跡。
鐵橋連接著蘭州南、北濱河路,北又直對中山路,可達西關(現(xiàn)為蘭州繁華的商業(yè)街區(qū)、公交樞紐和交通要道)。以鐵橋為中心,橋南周邊還有大眾巷夜市、張掖路步行街。鐵橋早已不再簡單地承擔溝通交通的作用,它串聯(lián)起了黃河南北經(jīng)濟,讓蘭州因橋而興。2023年蘭州旅游火爆,鐵橋成了人們熱衷的打卡地,橋下步道旁有啤酒廣場,人們可以沿著步道欣賞黃河風景,也可乘著游艇漫游黃河。等玩乏了,就在橋下步道邊的啤酒攤喝口三炮臺、嘗嘗黃河啤酒,品味蘭州獨特的味道。
煥發(fā)新生的“老物件”
中山鐵橋陪著蘭州人走過了百余年的歲月,已成為蘭州人離不開的“老物件”。
老許是老蘭州人,家住黃河北岸。幾十年來,他日日往返鐵橋南北。如今,退休的他,早上黃河北邊吃碗牛肉面,總要走上鐵橋去南面轉轉回來。“不去橋上走走心里不舒坦。”老許說,鐵橋就像自家人,舍不得、離不開。
2011年4月,鐵橋實施了整體提升工程,被抬高1.2米,來提升它抵御自然災害和保障客船通過的能力,同時變?yōu)橛谰眯圆綐颉_@對過去南北兩面居住的人來說,極為不便。但為了讓鐵橋更長久地保存下去,人們也只能繞行較遠處的城關黃河大橋開車來往南北。近些年來,鐵橋東西陸續(xù)又建起了一座座新橋,離它最近的有元森大橋、金雁大橋等。
雖說是“老物件”,但蘭州人不甘心就讓它冷清著。他們在鐵橋上玩起了燈光秀,夜幕降臨,百年鐵橋在藍色、紅色等多種色彩中不斷變幻,古今交融,更顯獨特魅力。白色的金城關、金色的白塔山、多彩的鐵橋,在夜幕下更顯現(xiàn)代感。
只是這現(xiàn)代感更多歸屬夜晚,白天的鐵橋依舊樸素、回歸自然。
蘭州的孩子們到了夏天,就喜歡去河邊瞅瞅羊皮筏子,看看這古老的渡船工具,聽聽老筏工講講故事,成群結隊地跑到橋下去打水漂,比賽誰打出的水花更多。離鐵橋幾十米處是近水廣場,人們聚集在那里,春天迎著河風放風箏、夏天乘涼、秋季散步、冬天曬太陽。總之,閑了就愿意圍在鐵橋邊,這已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