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22日,2024首屆培源藝術節在北京舉辦。這場聚焦青年戲劇人才、推動原創舞臺藝術的創新活動以“新青年、新市場、新視野”為理念,旨在打造一個面向青年藝術人才和中國原創藝術作品的推介與展示平臺。
據悉,本屆藝術節的核心亮點在于青年藝術人才培養及作品孵化單元。20部作品將以“半成品”形式進行首次公開展示,涵蓋話劇、越劇、兒童劇、舞蹈、音樂劇、話本劇、聲音劇場、裝置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題材橫跨歷史傳奇、未來科幻、現實生活、魔幻現實、懸疑和生命問題等多個領域。
發布會
藝術節的開幕大戲是《翻山?!?。這部劇由朱虹璇編劇并執導,以民國女子籃球隊為題材,展現了青年創作者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厚的創作功力。培源平臺曾在之前的兩期中孵化了朱虹璇編劇導演的話劇《春逝》和《征途》。
《翻山?!?/span>
特邀劇目單元匯聚了三部作品,它們從劇本到孵化到成功上演到國際巡演,是對新人新作的榜樣示范,也是對中國原創戲劇實力的證明。
劇本北京曲劇《我這一輩子》改編自老舍先生同名作品,以老舍先生親自命名的北京唯一地方戲種——北京曲劇為創作載體完成孵化和創作。以平凡人物的坎坷人生,引發觀眾對生活意義的深刻思考。是北京曲劇歷史上第一部小劇場曲劇作品,自首演以來,已完成多地巡演,該作品將于今年10月受邀赴韓國演出。
話劇《冷血》通過“戲中戲”的獨特形式,展現了藝術創作與生活情感的交織。該劇不僅在國內參加了“桂林藝術節”“大涼山藝術節”“新戲劇展演”廣受好評,入圍第78屆阿維尼翁國際戲劇節。
兒童劇《花生的榮耀之旅》以獨特的舞臺美學,為觀眾帶來奇妙的視聽體驗。該劇的舞臺裝置采用創新的“九宮格”設計,可隨劇情需要進行靈活變換,呈現出豐富多變的場景。演員們通過精妙的肢體表演,將食物在舞臺上“復活”,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不同年齡段的觀眾能從中獲得不同的觀劇體驗,體現了優秀兒童劇作品的多元魅力。該劇受邀參加“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國家大劇院2023國際兒童戲劇季”等多個國內的藝術節。
藝術節中,六部作品進行了全劇展示——粵語喜劇《瑟縮之間》由來自澳門的青年創作者們呈現,聚焦香港生活,體現大灣區的文化融合;懸疑驚悚劇《圍霧迷城》由四個看似獨立卻有內在聯系的小故事組成,故事充滿懸疑感、未來感、寓言感和哲學思辨,展現年輕創作者的思考深度;話劇《糟糕的熙德》以當代愛情故事為樣本,通過敘事時空的互文并置,探討現代人在愛情中面臨的困境和選擇。
《瑟縮之間》
《瑟縮之間》
云沉浸·戲劇《審判·未來》聚焦AI與人類共存的倫理問題,以一宗AI殺人公開審判為創意,深度探討未來可能面臨的倫理困境。該劇創新性地采用了“3天線上+1天線下”的演出模式,讓觀眾以“網絡陪審員”身份參與其中;沉浸式互動手偶兒童劇《口袋保衛戰》通過娃娃和人類小女孩的視角,探討“規則”與“打破陳規”的問題,以輕松有趣的方式傳遞了創作者對世界的思考與關注;話本劇《蘭亭》:看似脫口秀的表演方式,實則整體戲劇構作的完整性和強烈的文學性使其開創了一種新的表演類型,展現和探索傳統與創新的結合。
此外,12部作品都將進行30分鐘片段展示,包括兒童劇《豬不能抬頭》、科幻數字劇場《信任繭房》、小劇場越劇《待春歸》、木偶劇《哥本哈根動物園》、生命問題劇《猛犸》、荒誕喜劇《天空囚徒設計所》、沉浸式音樂劇《祝你好運》、舞蹈劇場《帝寤七日》、實驗紀錄劇場《我步向白云》、新空間戲劇《7平方厘米下的旅程》、聲音劇場《夾縫遺址公園》和科幻新空間劇《明日之家》。另有2部作品進行全劇劇本朗讀,分別是話劇《大俠呂留良》和魔幻現實主義戲劇《槐樹的季節》。
這些作品展現舞臺藝術的多樣性,無論是在題材選擇、藝術形式還是表現手法上,都體現出年輕創作者的無限創意和活力。藝術節堅持藝術多樣性表達的原則,為不同風格和類型的作品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展現了新人新作的獨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藝術節孵化單元的20部作品展示都向公眾開放,觀眾能夠通過預約免費觀看。
據悉,培源藝術節的誕生源于2019年啟動的“培源·青年戲劇人才培養及劇目孵化平臺”項目的深耕細作。截至目前,平臺自主及受托征集已累計11期,孵化作品總數達147部,其中64部已成功進行正式商業制作和演出。
除了呈現戲劇以外,本屆藝術還特別策劃多場活動,聚焦行業發展前沿話題。“新空間、新業態、新生活——演藝新業態培源藝術節驚喜之夜”探討演藝新空間的發展趨勢;“AI大模型殺瘋了!文藝工作者怎么辦?”和“戲劇作品影視轉化的密碼是什么?”兩場嘉賓對話探討了技術革新對戲劇創作的影響;“女性之力,比山更高”創作對談則將聚焦女性創作者的獨特視角。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