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大學生參加廣場舞聯賽 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這特制魚燈有7斤多重,揮舞起來,感覺在與千年歷史對話。”19歲的大學生蘇亞棟伸出雙手,露出厚厚的繭子。他與其他35名年輕人練習半年多的廣場舞節目《龍門躍》,即將代表蕪湖參加月底舉辦的2024年安徽省廣場舞聯賽總決賽。
在蕪湖,廣場舞不僅是中老年群體的專屬,也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既有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又有年輕化的藝術表達。”蘇亞棟和隊友們這樣解釋他們喜歡廣場舞的原因。在廣場舞節目《龍門躍》中,具有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級非遺項目燈舞(無為魚燈) 被賦予新內涵,節目通過模擬魚的生活習性,結合“鯉魚跳龍門”中魚和龍的形態,編排出靈活動作和多變舞蹈陣型,或隱或顯,或潛或躍,或升或飛,富有生命力。
近年來,蕪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將廣場舞作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健全推廣體系,提供優質供給。蕪湖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館長徐蕾說:“通過完善一套組織體系、組建一支專業隊伍、開發一套培訓教程,讓廣場舞推廣更加規范化。”
在蕪湖,通過發揮基層文化館(站)作用,采取“市級統籌、縣區組織、鎮街牽頭、村居動員、群眾自發”的模式,引導文藝社團、民營劇團、社區和企業文藝骨干、在校大學生等力量廣泛參加廣場舞活動,打造“去舞臺化”全民參與的廣場舞模式。邀請全國知名廣場舞專家牽頭組建專家團隊,從市舞蹈家協會、各縣區文化館選拔舞蹈骨干組建教練團隊,從各鎮街選拔廣場舞領隊組建培訓團隊,形成包含專家9人、教練116人、基層領隊365人的廣場舞專業隊伍。同時錄制廣場舞教學視頻,組織開展線上直播教學、現場實地教學,組建“專家—教練—領隊”三級培訓體系,實現培訓全覆蓋。
體系的建立,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熟悉了廣場舞并參與到廣場舞活動中。20歲的吳雅娟每周都到公園參加廣場舞訓練,她告訴記者:“在蕪湖,跳廣場舞是一種社交、一種時尚,是表達對這座城市熱愛的新方式。”蕪湖學院音樂系教師汪琳專門為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編排廣場舞節目,“讓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既豐富了全民參與性,又提升了大家的審美情趣”。
今年春天,在蕪湖神山公園,以山水草地為舞臺,蕪湖市首屆全民廣場舞聯賽啟動。比賽創新設置“向陽花開”“舞動青春”“激情飛揚”“康樂年華”4個組別,分別面向少兒、大學生、職業群體和中老年群體,構建多舞種傳播、多梯隊建設的賽事格局。“4條賽道針對不同群體設置不同賽制,便于發揮各自特長,使得廣場舞節目題材更加豐富、編舞更加新穎,人們的參與感、幸福感、獲得感更強。”徐蕾說。
蕪湖市首屆全民廣場舞聯賽以村、鎮街、縣區(市)、市逐級晉級方式,通過市級主導、縣區(市)主推、鎮街發動、社區參與的四級聯動模式,開展選拔賽、初賽和復賽,全市近百支隊伍超過2000人參與到比賽中。
全民參與,激發了大家的藝術創造力,通過融入在地文化,推動廣場舞藝術高質量發展。蕪湖市育紅小學編排的廣場舞《梨簧新唱好風光》,將梨簧戲的傳統戲曲魅力與蕪湖豐收盛景融合。參與表演的10歲小學生朱藝涵開心地說:“這次參與表演,既傳承了戲曲文化,也充分感受到家鄉的風土人情。”
如今,蕪湖市已將廣場舞聯賽辦成有規模、有水平、有地域特色的活動,成為集中展示群眾文化活動的舞臺。“未來,我們還將通過跨城市、跨區域的聯動,在活動中融入地域地標性建筑與人文景觀,以廣場舞文化活動吸引人氣,讓廣場舞成為推動蕪湖文旅融合發展的助推器。”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