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巴丹吉林的每一粒沙,都有生命的威嚴。
即便在荒涼的戈壁灘上,在沙漠尚未侵襲的地方,一樣有生命挺立在龜裂的大地上,向著蒼天發(fā)出深沉的呼喚,祈求雨水降臨這片被遺忘的角落。在沙塵暴肆虐的春天,只要有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鎖陽、綿刺、檸條、梭梭、蘆葦、籽蒿、駱駝刺,它們就會將強大的觸角,向著天空和沙漠深處無限地延伸。蜥蜴、蛇、駱駝、螞蟻、甲蟲、飛蛾,它們也在金色的黃昏里自由地奔走,讓此時的沙漠,散發(fā)奇異之光。如果浩浩蕩蕩的大風,可以將南方的雨水搬運到巴丹吉林的上空,一夜之間,沙漠就會變成綠洲,被沙塵吹皺的人們,也會重現細膩的肌膚。
可是,雨水甚少眷戀這片大地。千百年來,世代棲息的人類,以及所有被大風席卷而來的生命,都以強大的力量,對抗著殘酷的自然。因為雨水稀少,白刺、沙蓬會將身體化作一張巨大的網,盤根錯節(jié),牢牢鎖住腳下的沙土。雨水一來,它們便夜以繼日地將上天恩賜的甘霖轉化成生命的汁液,抵抗著一次次將它們掩埋的沙塵。只要抓住一滴雨水,心懷森林夢想的梭梭種子,就可以在兩三個小時內,迅速打開生命之門,將根基延伸至地下四五米深處,猶如一把刀子,直插地球的心臟,護佑生存的權利。即便看似貧瘠的白色鹽堿地,也不是可怕的不毛之地。人們蹲下身去,會看到生機勃勃的發(fā)菜,覆蓋著板結的泥土,這片沉寂的大地,因此現出讓人動容的荒蠻偉大之力。它們是地球的頭發(fā),保護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讓大風肆虐的塞外戈壁,在緩慢起伏的呼吸中,得以呈現生命的尊嚴。駱駝們練就了一個月不吃不喝的本領,能準確地嗅到幾十公里外的水源,在10分鐘內快速喝下90公斤水,并學會在風沙中關閉鼻孔,用第三個眼瞼阻擋熾熱的陽光。蛇在滾燙的沙子中蜿蜒向前,機警地找尋著稀少的獵物。蜥蜴是神出鬼沒的幽靈,能用肌膚汲水,并在沙海中閃電般隨時消失不見。
人類也在這片大地上,以順從但絕不屈服的精神,為生存的自由而戰(zhàn)。人類將生命的根基扎進干裂的泥土,為干旱少雨的西北大地注入蓬勃生機。巴丹吉林鎮(zhèn)上的人們,用貧瘠的土地,養(yǎng)活了一代又一代子孫。因為水源珍貴,他們將水分成兩種。一種叫苦水,用來洗澡洗衣,澆灌菜蔬。一種叫甜水,用來做飯煮茶,雖然這甜水中,也夾雜著沙土的腥味。
每一個抵達此處的旅者,都會被放眼看去無邊無際的荒涼震撼。每日的大風讓他們覺得孤獨,仿佛只有逃離,才能幸運地存活下去。可是祖祖輩輩扎根在這片荒漠的老吳并不覺得。“我們巴丹吉林多好啊,沒有比這里更遼闊安靜的地方了。”他熱愛這片土地。禁牧給自然帶來珍貴的休憩,讓曾遭破壞的家園重現昔日的生機。
“看,草地多么綠啊!巴丹吉林多么美啊!還有那株孤獨的榆樹,我出生的時候它就一直站在那里,這么多年過去,它依然沒有倒下。等我死了,也要和祖輩一起,葬在朝陽的山坡上。我知道這里大部分草木的名字,羊胡子、沙蔥、灰蓬、駝絨藜、梭梭、水蓬、沙冬青、霸王草、芨芨草、紫菀、肉蓯蓉、麻黃、甘草……起碼有幾百種呢。所以戈壁可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貧瘠,你如果彎下身去,仔細察看腳下的土地,會發(fā)現每一粒沙子都有生命呢……”
老吳開車穿行在被無數次淹沒又被無數次吹開的大道上,絮絮叨叨地向我講述著這片大地上的一切,仿佛這是他生命的全部,仿佛星球上只有一個叫巴丹吉林的小鎮(zhèn)。這里背靠著近5萬平方公里的廣袤沙漠,人們眷戀著這片土地,大風吹不走,干旱也驅不走。
讓人卻步的巴丹吉林沙漠里,也有旅者想象不到的蓬勃生機。沙漠中的湖泊星羅棋布,多達百余個,仿佛一頭扎進巴丹吉林大漠深處,是一片無邊無際的海洋。而其中滋養(yǎng)了大量飛禽走獸、草木蟲魚的淡水湖,則有12個。旅行的人們路過清澈的湖泊,總是嘆息說,這怎么可以叫湖呢,明明就是水坑。老吳每逢聽到,就想告訴那些走馬觀花的旅者,不,這就是湖泊!比任何汪洋都要珍貴的湖泊!這是生命之源,如此神奇,又那樣寶貴。還有什么比在沙漠中發(fā)現一汪清亮的水,更讓人意識到生命的珍貴?只有那些從未想過搬離此處的人們,才能真正懂得,這一個又一個天眼一樣明亮神秘的湖泊所具有的意義,它們就是永恒,就是希望,就是汩汩流淌的血液。它們澆灌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巴丹吉林人,讓他們生活在這里,和任何地方的人們一樣,生生不息,閃爍偉大的生命之光。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