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今年賽事口號“艇競新勢力”所體現,昨日落幕的2024年上海賽艇公開賽不僅成為一場賽艇競技盛宴,也成為賽艇運動在上海青少年群體中蓬勃發展的生動見證。四年來,上艇公開賽不僅為申城中學提供了組建賽艇校隊的寶貴契機,更在數以千計的青少年的心田播撒下賽艇文化的種子。
除原有精英組、高校組、俱樂部組外,今年賽事額外增設青少年組及企業榮耀組。來自上海中學、包玉剛實驗學校、上海市世外中學、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和上海浦東新區民辦萬科學校等五所中學的賽艇“新勢力”們參與了青少年組的較量。
包玉剛實驗學校榮獲了500米沖刺賽混合四人雙槳無舵手青少年組亞軍。很難想象,這是一支成立于2023年7月的隊伍。該校體育與運動總監菲爾·范德斯萊恩揭開了背后的故事。范德斯萊恩透露,盡管校園內潛藏著不少賽艇運動的熱衷者,卻因缺乏合適的契機而未成立隊伍:“其實很多學生此前就對賽艇頗感興趣,他們中的一些已在校外練習很長時間,這是我們能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組建了一支如此有競爭力的賽艇隊的基礎。”
上艇成為包玉剛實驗學校賽艇隊組建與壯大的關鍵契機。去年7月,作為受邀參加上艇青少年表演賽的對象,學校迅速響應,向全校學生發出“英雄招募令”,這支賽艇新軍由此誕生。
來自比利時的范德斯萊恩坦言,賽艇運動在歐洲一些國家擁有悠久的歷史與傳統,而在中國賽艇運動正處于蓬勃發展的初期階段。他認為,青少年群體是推動這一運動發展的關鍵力量。經過連續兩年出戰上艇的歷練,范德斯萊恩堅信賽艇在校園內的前景將非常光明。
范德斯萊恩表示,盡管目前飛盤與排球仍是該校最受歡迎的運動,但他已看到到賽艇這項對于他們學校而言尚顯年輕的運動所蘊含的潛能。“我們團隊在上艇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將提高學生們對它的興趣,促進這項運動的發展。因為父母都愿意看到我們為此所付出的一切與我們取得的成績。所以,這次賽事對這項運動在學校的發展是非常好的宣傳。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21年上艇創辦,讓申城首次擁有屬于自己的賽艇比賽,也將賽艇精神、賽艇文化傳播到更廣泛的青少年群體中。平和學校的賽艇隊成立于2018年9月,經過六年歷程,隊伍從最初十幾位隊員發展到如今高中、初中、小學各年齡段梯隊共百余人,曾多次獲得全國青少年比賽獎項。
平和學校八年級學生黃欣然正是通過上艇接觸到賽艇運動。在去年青少年組表演賽中,她成為首批在蘇州河上成功完賽的上海賽艇少年之一。今年賽后,這位練習賽艇三年的女生展示了自己那雙因訓練而布滿老繭的雙手,她沉浸在隊友們并肩作戰的喜悅之中:“我希望明年的比賽能有更多學校的參與。”
牛向東是萬科學校賽艇社社長,這次他與隊友們攜手奪得500米城市沖刺賽男子四人雙槳無舵手青少年組冠軍。牛向東坦言,去年與隊友奪冠固然令人振奮,但由于是表演項目,并未進行頒獎。當他目睹其他組別冠軍登上領獎臺時,內心燃起了一股強烈的愿望——“我也想像他們一樣,手握金牌站上領獎臺。”隨著萬科學校隊今年再次問鼎,牛向東的夢想終于照進現實。
去年參賽時,牛向東有幸與劍橋大學賽艇隊的隊員們深入交流,從中領略到國外高校賽艇文化的深厚底蘊,這激勵他在上海各學校間推廣賽艇文化。今年初,牛向東創立了上海首個國際學校賽艇聯盟(SHISRL),希望以此激發更多同齡人對賽艇的興趣,讓這項充滿魅力的古老運動在上海中學間生根發芽,聯盟的首次比賽已于6月舉辦。
牛向東的故事,正是上艇精神在校園內生動傳播的縮影。正如上艇名譽顧問、英國傳奇賽艇運動員史蒂芬·雷德格羅夫所言,“上艇是賽艇運動通往未來的必經之路”。上艇在青少年心中撒下賽艇文化的種子。這些種子蘊含著無限生機,終將綻放出進一步推動賽艇運動持續繁榮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