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國慶假期接近尾聲,但北京故宮的人氣仍舊很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還有不少“洋面孔”。有的外國游客也跟隨旅拍潮流,換上了“清代宮廷”服飾。當記者問他們在中國旅游的感受時,“中國旅游非常便利”“中國人民友好熱情”是聽到最多的回答。
在中國旅游有多便利?
鏡頭回到一天前。
10月5日4時,全國特級導游、中青旅國際旅游有限公司波蘭語導游張洋趕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國際到達層。當天,他要迎接29位波蘭游客,旅游團隊的波蘭領隊瑪格達是張洋多年的朋友。“他們的航班落地后,從下飛機到入關取行李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張洋說,現在外國游客入境越來越順暢了。
5時40分,瑪格達帶領團隊出現在國際到達出口。“嗨,瑪格達,好久不見,歡迎來到中國。”“你好,大衛,真高興再次見到你。”隔著遠遠的距離,張洋就熱情地揮起了手臂。老朋友見面的喜悅和瑪格達爽朗的笑聲沖散了游客的困意。
當天,行程的第一站是頤和園。游客進入景區的過程很絲滑。“滴,團隊29人”,張洋在閘機口刷完團隊票二維碼之后,機器報出團隊人數。外國游客不需要再出示護照,便可以入園。“目前,北京的景區門票預約都很順暢,就連‘很緊張’的故宮門票預約也緩解了不少。”張洋說。
10月6日中午,記者跟隨張洋和波蘭游客到達故宮入口處,游客依次進入。其中有幾位游客刷護照后顯示信息錯誤,工作人員讓張洋出示團隊訂單,核實信息后便放行,整個處理流程簡潔、高效。
支付體驗怎么樣?
因為喜歡中國文化,波蘭游客沃英泰克和妻子凱夏選擇到中國旅行。“來中國之前我們做了攻略,還下載了手機支付軟件。”游覽頤和園時,沃英泰克迫不及待沖進商店,想體驗手機支付的便捷。當他拿到購買的咖啡后,直呼“太神奇”。
瑪格達告訴記者,她5年前來過中國。“如今中國更加包容和開放了。酒店里有了地道的西餐,景區的英文標識也比之前清晰和完善了。”北京的美好體驗,也讓她非常期待接下來杭州和上海的行程。
來自另一個旅游團的德國游客德瑞森也感受到在中國旅游的便利。記者在天安門廣場碰到德瑞森時,她和團友正在花籃前拍照。她告訴記者,他們在中國的行程是14天,從上海入境,游覽了重慶、西安等地,最后到達北京。整個行程中,他們既乘坐了三峽游輪,又體驗了中國高鐵,還品嘗了地道的中華美食。“我對整個行程非常滿意,體驗感很棒。”這個旅游團的地接導游、德語導游魏濤告訴記者,從交通到景區游覽、酒店住宿再到支付的整個過程,對他帶的外國旅游團來說都非常順暢。
中國人有多熱情友好?
沃英泰克和妻子凱夏認為他們很有發言權。因為會說簡單的中文,沃英泰克化身“社牛”,在每個景點都能跟中國游客打成一片。剛進頤和園,沃英泰克和妻子就成了人群中的焦點,不斷有人走過來跟小兩口打招呼、合影,雖然雙方的語言交流不夠流暢,但真誠開懷的笑容,足以表達各自的友好和熱情。“我有中文名字。”沃英泰克拿出手機,打出了“橡昊然”3個字,他還給自己妻子起了中文名字,“我叫橡昊然,我妻子叫橡紫霞。”沃英泰克開心地告訴記者。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中國人民的友好熱情、在中國游覽的便利順暢,正在成為“China Travel”的標簽。正如外國游客所說,“包容開放的中國,越來越有吸引力”。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