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民眾節日文化生活,10月2日至6日,2024國際音像藝術作品博覽會(簡稱“音博會”)在北京藝術中心舉辦。活動由國家大劇院與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視聽盛宴精彩紛呈
10月2日開幕當天,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藝術中心人潮涌動,熱鬧非凡。本次音博會以“專業+惠民”的理念,通過四大展區、兩大市集的布局,匯集好聽、好看、好玩、好逛的多元體驗。
中外知名唱片公司聯合展區展出近5000種唱片,唱片載體涵蓋CD、DVD、藍光DVD和黑膠唱片。60余家中外知名音樂廠牌參展,其中,環球音樂集團推出了德意志留聲機125年特別展覽和電視劇《繁花》原聲音樂特展;索尼音樂娛樂公司特別推介了知名音樂大師經典作品及近期新生代音樂家;國家大劇院旗下音樂廠牌NCPAClassics特展區,展示了近年來策劃制作的實體唱片系列產品,并呈現了NFC專輯分享專區以及與杜比中國合作打造的全景聲體驗區,以“藝術+科技”雙翼齊飛之態展現唱片工業的未來。
“藝術+科技”互動體驗展區,集中展現了國家大劇院和中圖公司及合作伙伴近年來在“藝術+科技”領域的創新探索成果,設置了XR虛擬現實、超高清視覺、舞臺3D影像、VR舞臺藝術、指揮機器人等10余種互動體驗項目,為觀眾開啟飽含科技元素的藝術之旅。
在發燒音響體驗區,主辦方聯合丹麥、英國等國家的頂級HIFI音響設備品牌,共同打造聆賞沙龍,通過經典黑膠唱機、數字點播系統呈現唱片作品,讓游客體驗到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流行、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交匯。
紅色主題——“文藝為人民”展區分為“文藝燈塔”“百花齊放”和“復興筑夢”3個板塊,展出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百余件紅色音像制品、珍貴實物。“大師印記”國家大劇院院藏藝術家手模展也落地這一展區,展示20位中外著名藝術家的手模印記。
兩個市集備受年輕人喜愛。圖書文創市集匯集7000多種音像精品、藝術圖書(含大量樂譜)、文創產品,休閑市集則提供露天攤位和露營風咖啡休閑區,觀眾可邊聆聽音樂邊品嘗美食,享受大運河畔愜意的藝術生活。
藝術活動群星閃耀
為了讓觀眾有“嘉年華”般的游園體驗,此次音博會策劃了30余場藝術活動、10余場唱片及圖書簽售活動。
開幕當天,4場藝術活動內容豐富,群星閃耀,吸引諸多觀眾前往觀看,與藝術家面對面,感受藝術的魅力。
琵琶演奏家趙聰在黑膠唱片分享會中,暢聊其原創作品《福吉天長》;作曲家譚盾與大提琴演奏家王健、主持人白巖松在“藝術家面對面”活動中,就“互聯網時代,我們如何聽音樂”進行了深入的對談;鋼琴家陳薩分享其新專輯錄制背后的故事;現場更邀請了第75屆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比賽金獎獲得者、青年圓號演奏家金智成與多位青年演奏家,用優美的樂曲、精湛的技藝,展開一幅幅優美的“音樂畫卷”。
與此同時,以“未來已至”為主題的專業論壇在開幕當天舉辦。音像界、科技界、藝術界專家學者,圍繞“藝術+科技時代”“人工智能時代”“超高清時代”“沉浸聲時代”4個議題進行交流,探討音視頻領域的發展路徑和創新方向,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音博會期間,北京藝術中心還在室內外公共空間舉辦了15場空間演出,形式涵蓋室內樂、無伴奏人聲合唱、探戈、民族舞等多種藝術門類。6部藝術電影展映將舞臺劇《只此青綠》《永不消逝的電波》《天路》《睡美人》《剪刀手愛德華》等搬上銀幕,這些曾火爆“出圈”、一票難求的演出被制作成電影,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
作為國內擁有海外音像制品獨家進口權的文化央企,中圖公司致力開展通過音樂載體的進出口業務。“中圖音像”成為一代代音樂愛好者心中的美好回憶。從唱片、磁帶,到CD、藍光,再到數字化音樂和如今黑膠的回歸,中圖公司見證了傳統唱片產業的興衰沉浮與創新變革,更感受到產業再發展的底蘊、生機與活力。
談及此次與國家大劇院合作舉辦音博會,中圖公司總經理林麗穎說:“音樂、書籍等,能夠跨越民族和國界,讓不同膚色的人們溝通心靈、傳遞情感,實現精神的升華。希望通過此次音博會,展現科技與藝術的創新成果,深化行業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李志祥表示:“此次音博會是國家大劇院與中圖公司攜手向廣大人民群眾奉上的一次音像藝術盛會,是對文化發展新路徑、新模式的一次積極探索。希望能將音博會打造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新名片,為民眾增添一份文化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