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據日經新聞(Nikkei Asia)和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綜合報道,“蘿卜快跑”近期正在積極進行全球布局,已與多個國際公司進行深入溝通,計劃進軍海外市場。另據知情人士稱,百度即將發布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10.0,搭載百度最新自動駕駛大模型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也將在北京時間10月11日正式推出其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這也意味著全球無人駕駛競爭白熱化,中國玩家更需要提速。
智能且安全,無人駕駛已駛進百姓生活
i人福利、L4級自動駕駛技術、不拒載、車內無異味……在國內很多城市,市民對“蘿卜快跑”無人駕駛車輛并不陌生。
近段時間,無人駕駛車“蘿卜快跑”火了。原因是曾經只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無人駕駛汽車,駛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蘿卜快跑”甚至被很多用戶加入旅游必打卡清單。自動駕駛汽車從誕生到來到消費者身邊還不到10年時間,這不禁讓人驚嘆于科技進步的力量與速度,也讓人看到了科技改變生活的鮮活案例。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無人駕駛正在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市民提供更加多元的交通服務解決方案。在很多城市,不管是熱門景點還是日常通勤,無人駕駛汽車早已成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曾有北京亦莊用戶一年打車900多次,最多一天6次乘坐無人駕駛車。用戶的選擇體現了“蘿卜快跑”在無人駕駛技術和應用方面的多年努力。
在2024年ApolloDay發布會上,百度Apollo發布了全球首個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大模型Apollo ADFM,在大模型支持下,“蘿卜快跑”可以實現更加精準的超長尾場景檢測能力,能夠更好地應對例如占道施工、不規則障礙物等復雜多變的城市道路場景,也實現了例如“鬼探頭”、窄路會車等強交互場景下更完善的安全處理能力,同時兼顧技術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做到安全性高于人類駕駛員10倍以上。
可以說,“蘿卜快跑”代表中國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技術方面的最高水平。
本土海外兩相爭,一場雙方都不能輸的戰役
無人駕駛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的重要方向,也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目前已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輪的角力。
今年3月,美國Waymo擴大了在舊金山半島的無人駕駛出行服務;通用汽車旗下無人駕駛出租車Cruise宣布,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恢復無人駕駛服務,并計劃在2025年初開始收費。
9月26日,特斯拉CEO馬斯克發布消息稱,特斯拉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將于加州時間10月10日發布。他還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對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非常樂觀。
中國自動駕駛行業也開始將目光瞄向海外市場。
據外媒綜合報道,“蘿卜快跑”近期正在積極進行全球布局,力爭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中國自動駕駛的標桿。
與此同時,百度即將發布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10.0,搭載百度最新自動駕駛大模型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這一升級將大幅提升自動駕駛開放平臺的安全性、智能化和易用性。此外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文遠知行也相繼布局海外市場,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希望在全球市場分得一杯羹。
全球無人駕駛競爭白熱化,發展窗口期稍縱即逝
實際上,我國在無人駕駛領域有巨大發展優勢:汽車市場足夠龐大、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政策標準漸趨完善、技術基礎相對較高。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萬億元,“車路云一體化”相關市場規模超14萬億元。
在如此規模化、全球競速的無人駕駛市場面前,中國企業應該如何發力,才能避免錯過窗口期?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先進認為,自動駕駛是國際科技競爭的前沿陣地,對打造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取得領跑優勢,意義重大。
當前正值全球自動駕駛發展窗口期,機會稍縱即逝。我國自動駕駛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應該積極支持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強技術優勢,在技術應用、政策法規、產業發展上實現全面領先。應該鼓勵更多科技企業加大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投入,這不僅涉及技術層面的研發測試,也要擴大運營范圍、增加測試環境的豐富性。自動駕駛涉及大量跨區運營場景,需要不斷增加城市復雜道路、高速、機場等真實場景,提升自動駕駛車輛對各種復雜場景的適應性。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呂本富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認為我國無人駕駛企業只有毫不遲疑地積極擁抱智能網聯汽車,才不至于在未來最核心的前沿技術領域落后。擁抱智能網聯汽車,就是擁抱新質生產力。汽車在未來的名字就是“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