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抓住重點、主動作為,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沖刺全年目標,四季度至關重要。近段時間以來,多地接連召開會議,部署四季度重點工作,打好全年經濟“收官戰”。中國城市報記者梳理發現,促消費和惠民生相結合、推動有效投資持續擴大、持續加大助企幫扶力度等成為地方沖刺全年目標的工作重點。
促消費和惠民生相結合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提升消費結構。要培育新型消費業態。
眼下,全年經濟運行進入最后一個季度,各地部署做好四季度經濟工作,打好“收官戰”。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已成為各地的普遍共識和共同行動。
天津市要求,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促進群眾增收,優化消費服務供給,培育新型消費業態,推動文旅商貿深度融合,充分激發消費潛力。
浙江省提出,聚焦需求端促消費、惠民生,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促進教育、醫療、養老、家政等服務消費提質擴容,織密社會保障網。
安徽省明確,要把促消費與惠民生結合起來,深入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放大節慶、賽事、展會等消費熱點效應,組織實施系列促消費活動,打造一批帶動性強、顯示度高的消費新場景新業態。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促消費與惠民生結合既必要又可行,是當前經濟政策的重要方向。兩者聯動,有利于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消費質量提升和推動民生福祉穩步增長。
“把促消費與惠民生結合起來,符合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推動消費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和深化供給側改革的要求,并能通過協同發力與消費市場長線建設,增強居民未來收入和消費能力。”宋向清說。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是一項雙贏的政策導向,既能夠滿足民眾的消費需求,提升民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又能夠推動經濟增長。
“從民生角度看,促消費能夠提升民眾生活質量與幸福感,例如,通過發放消費券、提供補貼等方式,有效刺激餐飲、旅游等領域的消費,滿足民眾多樣化需求。從經濟角度看,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將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既能保障民生福祉,又能激發市場活力。”王鵬分析說。
王鵬建議,地方在促消費、惠民生過程中,應深入了解當地民眾消費需求和民生痛點,精準定位目標群體。同時,結合當地文化、旅游等資源稟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費品牌,提升消費市場吸引力。
“此外,地方在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時,應注重可持續發展,充分考慮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因素,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在落實相關政策時,應注意加強與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王鵬說。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如何進一步擴大國內有效需求?鄭柵潔表示,消費方面的重點是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實施提振消費行動。
具體有三方面:一是加大對特定群體的支持力度;二是結合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擴大;三是擴大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培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新型消費業態,增強供給側對中高端需求的適配性。
推動有效投資持續擴大
投資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鄭柵潔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在投資方面,重點是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具體有三點:一是用足用好今年各類資金,二是提前謀劃并下達明年部分“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和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三是優化實施投資重大政策。
當前,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正成為各地的普遍安排。
遼寧省表示,要聚力抓經濟、促振興。以強烈機遇意識做好政策對接、工作銜接、項目承接,爭取更多項目、更大支持。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深入實施15項重大工程,加快推進新開工項目,持續做好項目謀劃儲備。
浙江省強調,要盯緊盯牢督導服務問題清單,強化問題閉環銷號,確保“兩重”項目能早則早開工建設、能多則多形成實物工作量。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所需,結合浙江所能,動態更新“近期可實施、長期有儲備、定期可滾動”的項目庫。
廣東省表示,要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用好用足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多渠道解決項目建設資本金,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同時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全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重大項目建設可有效拉動投資,對經濟增長產生直接帶動作用。進入四季度以來,各地從加強重點項目協調調度,到強化各類要素保障,全力拉滿四季度項目建設“進度條”。
10月8日,四川省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舉行。活動現場推進1823個重大項目,總投資7855億元。同一日,安徽省第四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舉行。第四批開工動員項目共有551個,總投資4268.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26.1億元。其中,30億元以上項目22個,50億元以上項目15個。
宋向清認為,當前國內外經濟都出現若干?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國際經貿大背景復雜多變,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若干不確定性、不穩定性。要實現宏觀經濟自主可控,增強發展定力和經濟韌性,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必要且緊迫。
在王鵬看來,擴大有效投資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推動消費市場繁榮,拉動經濟增長。實物工作量反映了經濟活動的實際成果,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有助于推動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提高經濟效率。
?如何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宋向清認為,關鍵要建立強大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體系、加快進行投資結構的優化,借力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開展精準化市場分析和風險管理。
?“尤其是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通過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撬動有效投資,可以成為保障重點項目融資的關鍵因素,對于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大盤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宋向清說。
王鵬建議,地方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實際和市場需求,科學規劃投資項目;優先支持有發展前景、能帶動經濟增長的項目,避免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同時,加強對投資項目的管理和監督,完善項目評估機制。
“此外,地方應優化投資環境,通過簡化審批流程、提供稅收優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同時,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為投資項目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王鵬說。
持續加大助企幫扶力度
各地四季度重點工作“任務書”中,加大助企幫扶力度,優化營商環境也是重中之重。
山西省強調,要完善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機制和助企紓困長效工作機制,進一步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要加大引資穩資力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
遼寧省提出,要強主體,多措并舉解決企業難題,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好近兩年出臺的一系列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政策舉措,對重點企業“一對一”指導幫扶,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要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鄭柵潔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方面,一是要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二是提前明確階段性政策后續安排,三是加強要素配置保障。
“當前,地方不斷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政策創新力度加大、服務效能不斷提升、法治保障更加完善。”王鵬評價說。
加大助企幫扶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未來地方應如何發力?宋向清建議,應重視行政執法行為的合規性,建立健全涉企執法辦案制度機制,強化涉企執法監督管理。?防止逐利執法?。?推行柔性執法?,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
“助企惠企,優化營商環境,關鍵要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在宋向清看來,要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推進“一網通辦”?,完善線上申請平臺功能,推動數據共享。優化服務流程?,規范統一收件、出件、導辦、幫辦流程,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是個系統工程。王鵬建議,地方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融資擔保體系,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支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10月14日 第03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