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山花爛漫時》的含金量還在上升。這部根據“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事跡改編的電視劇,自9月播出以來收獲了熱烈的社會反響,從豆瓣開分9分一路飆升至當前的9.4分,成為近五年豆瓣國產劇評分第一。
同樣在9月登場的另一部作品《出走的決心》,根據蘇敏阿姨自駕游的真人故事改編,從中秋檔上映一個月以來,豆瓣評分也持續上漲,從開分8.6升高到目前的8.9分,成為自2020年以來華語劇情片豆瓣評分第一。
《山花爛漫時》和《出走的決心》都是以女性為核心主角,在同一時間段內都創下高分紀錄,贏得了極高的口碑。
這不是巧合,兩部作品都有為女性發聲、敢于直言的創作態度,真實且精準反映了女性群體面臨的困境,讓許多觀眾為之共鳴、共情,這是它們能夠在當下國內輿論場得到如此高度、正面評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山花爛漫時》中,鄉村女孩們遇到的處境是:谷雨的父親為了3萬塊錢彩禮逼迫她嫁人;蔡桂芝因擔心父親家暴,想在家中保護母親而輟學;柳細鶯因觀念落后,初中畢業后就想通過嫁人來改變自身命運;寧華的爺爺重男輕女,造成她性別上的認知偏差。
如果沒有繼續接受教育,她們的命運是被“犧牲”、早早嫁人,或面臨家庭暴力,或淪為傳宗接代的生育工具。張桂梅創辦女校的初衷,就是要讓她們平等接受教育,考入大學、走出大山,真正改變未來的命運。
“我看到多少女孩輟學,放棄自己的前途,在外面打著你們看不起的工,供著家里的哥哥、弟弟,這樣的事情你們未必不清楚?!薄叭ハ茨_城上班是她的自由,不是她被欺負的理由?!?“你留長頭發短頭發,你穿褲子穿裙子,那都是你自己的自由?!?/p>
如張桂梅的這些臺詞所示,這部劇集對于從鄉村到社會對待女性不平等現象的殘酷揭示,以及對女孩充分愛護與尊重的價值觀表達,得到觀眾的肯定和贊許。
編劇原子彈表示:“我們不去強調和激化兩性對立,而是努力表達了在生活中看到、感受到的種種女性困境,包括月經羞恥、酒桌文化、職場歧視、性騷擾等,展現了不同情境下的女性互助,以及某些極端情況導致的特例。”
劇中,谷雨作為華坪女高成績第一名的學生,畢業后回到母校任教,追隨張桂梅一同改變更多女孩的命運?!冻鲎叩臎Q心》中的李紅,和谷雨也有類似的成長背景,她卻沒有遇到“張桂梅”,走向相反的人生。
李紅上學時成績優秀,夢想考上大學,去見識更廣闊的天地,卻因為是長女,在父親的壓迫下放棄高考,早早工作照顧全家。結婚后,他還要日復一日遭受丈夫的不理解和語言暴力。
在《出走的決心》的豆瓣熱評里,寫道:“他敲敲玻璃就能要來一碟醋,你捅自己兩刀都沒要回人生。他動動手指就能抖一地煙灰,你在雨里淋半生都沒打到傘。”“沒有特意塑造性別對立,因為我爸確實是這樣的。”“姜武那個角色,我爸能演得更好?!?/p>
可見,電影對丈夫角色的塑造契合了不少現實家庭中的男性形象,蘇敏、李紅走出困局的自我覺醒,讓很多女性觀眾能感同身受,豆瓣評論里有一條寫道:“推薦每一位中國女性觀看以及帶自己的母親觀看”,獲得高贊。
《出走的決心》曾經因為最初的未定片名《親愛的媽媽》引發爭議,網友批評這一片名將蘇敏束縛于“媽媽”的家庭身份里,完全沒有尊重蘇敏的個人主體性,導致對這部電影的反感。
直到上映后,影片大膽揭露女性現實困境、點燃女性活出自我的勇氣,才重新贏得觀眾的心,更改后的片名也得到認可,符合電影要傳遞的內容和思想。
有些觀眾或許提出質疑:《山花爛漫時》和《出走的決心》本身的藝術質量不至于拿到這么高的評分,是女性觀眾對女性敘事和女性主義表達的一時狂熱,沖高了對它們評價。
然而并不是如此,這兩部作品獲得高分,恰恰體現了這是當前國內主流觀眾正在以更加強而有力的聲音,來表明對這類作品的渴求和支持。
日前官宣定檔11月22日上映的新片《好東西》,在定檔預告發布后吸引新一波觀眾的注意。預告片中,女主角是宋佳飾演的單親媽媽清醒獨立,趙又廷飾演的前夫上演“口頭結扎”的“女權表演”,在餐桌上比拼男子氣概,場面荒誕有趣。
作為《愛情神話》的平行篇,觀眾期待這部電影也能像《愛情神話》一樣有鮮活的人物,升級論述兩性情感關系里的各種顛覆性話題。
拍女性題材的作品,更要警惕利用“性別對立”、謀取輿論正確的“紅利”,而是要從人性復雜的角度出發創作。
《山花爛漫時》沒有把所有男性都放在對立面,塑造了副縣長馬永強、教育局長周善群這些生動而豐滿的男性角色。《出走的決心》也沒有把女性都塑造成光輝、正確的模樣,片中女兒既理解母親出走的愿望,又逃脫不了母職,無奈通過犧牲母親來成全她的人生。
當然不局限于性別題材,暑期檔引進上演的泰國電影《姥姥的外孫》獲得豆瓣8.9的高分,許多評論指出電影里的金句臺詞“兒子繼承財產,女兒繼承癌癥”,非常精妙道出了華人傳統家庭里長期存在的重男輕女問題。
在目前國內的影視作品里,尤其是以男性導演、編劇為主導的創作,仍然存在不少將女性角色工具化、用“男凝”的視角剝削女性、帶有“爹味”的陳腐觀念等內容。
觀眾為《山花爛漫時》和《出走的決心》打出的高分,就是在間接表明,這樣的作品已經被當下這個時代所拒絕和排斥了,越來越多觀眾會用性別平等的角度去看一部作品。
藝術反映社會的心跳和時代的脈搏。無論是哪一種題材類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創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女性角色在作品里的位置和形象,要拍出真正理解、尊重女性的作品,否則將更容易遭到負面評價的吞噬。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