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沈杰群)10月11日,第十一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在京開幕。
第十一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色彩和格局,并有楚劇和丹劇兩個劇種首次亮相。本屆戲曲藝術節展演包含四個單元,匯聚來自全國各地15家院團和機構的18部原創或經典劇目。
海報。主辦方供圖
藝術節“名著出新”單元,包括外國名著和中國名著改編各三部。取材于列夫·托爾斯泰同名長篇小說的豫劇《復活》,用傳統的東方藝術形式加以詮釋和表達,首次被搬上戲曲舞臺;中國戲曲學院化用了果戈理的文學名著《欽差大臣》,改編為京劇《二丑》;改編自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的豫劇《俄狄王》是河南豫劇首次嘗試改編世界級戲劇作品的探索。
以古典名著《西廂記》為藍本的楚劇《又從西廂過》,講述了崔鶯鶯和張生平凡又伴隨危機的婚后故事;錫劇《聊齋·紫尾》,書寫當代人視角下的“新聊齋”;呂劇《紅蓮渡》則脫胎于馮夢龍《喻世明言》。
劇照。主辦方供圖
劇照。主辦方供圖
“少兒培新”單元,為小朋友們帶來濟南兒童藝術劇院的《老鼠嫁女》和繁星戲劇村的《童戲社》三部曲。
第十一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由北京戲劇家協會、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天藝同歌國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繁星戲劇村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