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發現,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全網信息總發布量達8.29萬,總曝光量達111.87億。2524家媒體共發布報道5890條,新華社、人民網、央視網、中國網、中國新聞網高度評價其藝術成就和文化價值,點贊其傳播效果。抖音相關話題播放量達13.9億,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達6.2億,明星“網紅”、專家學者紛紛點評推薦,“千里江山圖”“中式美學”“青綠腰”等成為大眾熱議焦點。
經過不斷實踐,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逐漸摸索出一套創作機制,總結歸納出藝術創作、打造精品的6個重要環節,即選題、解題、創作、推廣、運營、傳播。前3個環節是創作過程,后3個環節是傳播過程,6個環節相輔相成。
今年9月,改編自同名舞蹈詩劇的電影《只此青綠》在北京大學舉行全球首映禮,再次為觀眾獻上一場東方美學的視聽盛宴。
新映電影只是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簡稱《只此青綠》)創新“出圈”的冰山一角。作為近年來中國演藝市場上最成功的舞臺藝術劇目之一,《只此青綠》通過舞蹈、繪畫、音樂、文學等的跨界融合,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朽藝術魅力。
優秀的文藝作品,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自2021年首演以來,該劇已在全國進行了近600場演出,屢創國內舞蹈詩劇的票房紀錄。不僅如此,該劇還走出國門,開啟了全球巡演之旅,受到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
《只此青綠》的成功“出圈”,離不開傳播和運營模式的創新。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介紹,作為文藝作品的出品方,既要會創作,還要會推廣。該劇創新傳播方式,既利用權威媒體矩陣進行品牌傳播,也利用新媒體平臺增加網絡聲量和曝光度。推廣和傳播的“組合拳”,為《只此青綠》打出了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其成為傳統文化的新標識。
綜合來看,《只此青綠》實現了全方位、多領域的傳播“出圈”,線上、線下票房、口碑兩開花。然而,想要延續“出圈”的熱度,激發更多創新創造活力,還需依靠對優質IP的持續運營。
近年來,這場“國潮美學”風暴帶動了“青綠”相關的周邊、旅游以及文創產品的發展。如今,《只此青綠》已建成品牌IP,不僅推出相關文創產品與演出行業首款數字藏品,還與多個品牌推出聯名產品,更與地方文旅合作打造IP打卡地,為觀眾構建更多通往民族文化IP的橋梁,以文化融入產品,用藝術賦能品牌。
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只此青綠》之所以能走得長久,是因為擁有傳統深厚的文化底蘊。主創團隊踏著傳統文化復興的浪潮,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激活了深藏于人民群眾內心深處的中華文化基因。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主演、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首席舞蹈演員孟慶旸表示,《只此青綠》能夠受到觀眾的厚愛與支持,來自于厚重的文化力量。這部劇藝術化地提煉眾多傳統文化的非遺技藝元素,用最真摯的藝術表達方式為觀眾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氣息,讓中國古典藝術之美走進了人民群眾的生活中。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江東評價,《只此青綠》不但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藝術創作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也為中國舞蹈創作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富有獨特意義的歷史坐標。“特立獨行又寧靜致遠,彰顯精神而鐘情審美,如此的創作趨向令人鼓舞,而市場的回報和業界的口碑則更讓人對中國舞蹈藝術的未來充滿期待。”江蘇表示。